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瓷器陶艺 >> 万件赝品交学费后四川商人成藏家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瓷器陶艺 >> 万件赝品交学费后四川商人成藏家

万件赝品交学费后四川商人成藏家

作者:佚名      瓷器陶艺编辑:admin     

  在古木参天的德政南路,一座大气恢弘、风格古雅的崭新建筑,坐落在古老的骑楼之间。高大的汉阙门楼,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古朴而苍劲。这里是国内首家由民间收藏家自主经营的汉代陶瓷博物馆——普公汉代陶瓷博物馆。博物馆从本月8日开始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在这个占地面积不过1106平方米的博物馆里,馆藏的400多件高古陶瓷精品无不让观众瞠目结舌。穿过朱红色的圆拱大门,人们仿佛瞬间“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高大奢华的绿釉塔楼,奔放昂扬的黄釉大马,栩栩如生的舞月嫦娥……这些展品都在无声“诉说”着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文明。一头大型的汉两彩狗还在摇头摆尾,仿佛欢迎来宾走进这个古老而陌生的神秘世界。

  据了解,展品均为经权威专家鉴定的文物。其中绝大多数为汉代陶瓷。尽管这些高古陶瓷是中华文明悠久、繁荣的明证,但过去国内收藏界知之甚少,不少研究空白有待填补。近日,馆长蒲重良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就馆藏文物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解读,并将那些文物背后的收藏故事娓娓道来。

  ●艺术品鉴淳朴汉风还原先民生活情节

  步入博物馆一楼大堂,游人便能立刻感受到一股震慑人心之美。正门口陈列着一口围宽238厘米、高79厘米的青瓷大瓮。其硕大的体型与现代感极强的纹理,让人惊叹不已。馆方介绍,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汉代原始青瓷瓮,将大型瓷器的诞生时间提前了两千多年。

  “这是改写历史的孤品。”蒲重良言之凿凿。馆藏的精品当然远远不止这口大瓮。据介绍,这里的展品都经过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鉴定,共有2件国家一级文物、15件国家二级文物,其余则为国家三级文物。

  列为一级文物的女舞俑,同样夺去不少观众眼球。这位来自四川的“美人”头梳双髻,面带微笑,娥眉杏目,体态婀娜。她身着长裙,右臂舞起甩出动感的线条,大袖飘拂,摇曳的舞步使裙边向上微起,显出一派富有动感的甜美。

  “这与一般女舞俑不大相同,我们推断是人们为崇尚月神而创作的《嫦娥舞月》,而且应当出自工艺大师之手。”蒲重良介绍,嫦娥是汉人崇敬的女神,与波提切利创作于1485年的《维纳斯的诞生》相比,《嫦娥舞月》的造型手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生动地展现出女神饱满的情感和生动的体态。

  “然而,我们将其称为‘俑’是埋没了她的艺术价值,这非常让人遗憾。”蒲重良正为此积极奔走,为女神“正名”。这件《嫦娥舞月》也正在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展品不仅展现了汉代的艺术神韵,还生动还原了时人的生活情态。三座高大的绿釉塔楼可谓东汉民居的微缩版,折射出庄园经济的豪奢。汉人崇尚高台,有“仙人好楼居”之说,故塔顶常有神鸟造型,用以守护家宅。塔楼还有观赏与休闲功能,其中一座建于水盆之上的陶楼上,主人还在怡然垂钓。而另一座旱楼上的卫士却不敢大意,剑拔弩张,仍在机警地视察敌情,人物神态栩栩如生。由于汉代塔楼今天基本只留下地基,但出土的陶楼却为当时的建筑留下了物证,具有研究价值。

  当然,陶瓷记录的历史也不只有政治、经济等宏大课题,生活中的小情趣也在展品表露无遗。陈设于大堂展厅的一只绿釉狗,可谓两千年前的“萌宠”,寥寥几笔便将小狗淘气的神情刻画得活灵活现,它的身上还套着一条华丽的狗圈,主人的高贵身份可见一斑。有时,古人随意遗弃的废品也能成为无价之宝。出自甘肃的灰陶马槽就是一件孤品,甚至比陶马还要罕见。

  ●历史解读从陶艺演进纵览华夏文明兴衰

  观众不仅能从展品看到汉代生活的横切面,还能看到陶瓷工艺的演进。在二楼展厅里,从新石器时期到晚清的陶瓷实物,都按着时间顺序依次陈列。历代名陶名瓷纷纷在此争奇斗妍,展品的时间跨度最长达到五千多年。

  “青铜器仅仅流行了几个朝代,而陶器的发展一直传承有序,伴随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蒲重良介绍。然而,陶器的地位也曾经历过数番起落,每一次都与技术的革新与帝国的盛衰紧密相关。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中原就已经出现了精美的彩陶。彩陶上精美的纹饰,成为后来汉字的雏形。然而,青铜器出现以后,陶器便在上流社会中“失宠”,制作工艺也在走下坡。但青铜器和陶器之间,还有着数不清的纠结故事:一开始是青铜器模仿陶器,尔后又轮到陶器模仿青铜器。馆藏的象鼻盉和三足洗,便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西周之后,仿青铜器开始进入大盛,各种精巧细腻的纹饰让人叹为观止。馆方展出的战国时期各色大罐、提梁盉、青瓷鼎,更是原始青瓷的巅峰之作。这些瓷器纹理缜密,形状规则。

  然而,好景不长,经历了秦末汉初的混战,民不聊生,工匠灭杀,这些做工精致的陶瓷大罐便不复再现。直到西汉中期,原始青瓷才“从零开始”重新发展起来。这深刻地印证了“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道理。“汉代青瓷也不过是‘另起炉灶’,再也无法达到先秦工艺的高度。”蒲重良不无惋惜地说。

  不过,汉代也有属于自己的典型陶器:釉陶、汉两彩和成熟青瓷,也是馆长特别推荐的三部“重头戏”:西汉早期制作的汉绿釉,色如翡翠质如玉;而西汉晚期出现的赤、绿两色釉,为唐三彩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东汉时期更出现了划时代意义的成熟青瓷。它们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后代无法复制的美。

  文物告诉我们的故事,还远远不止这些。细心的参观者可以从来源各异的展品中,解读出南北地域不同的文化意趣:浙江德清窑生产的青瓷别具一份江南水乡的秀气;来自福建的象鼻盉展现纯熟的工艺之余,又带有几分异域的神秘感;长安、洛阳出土的汉绿釉则富有皇城气象……

  ■名词解释

  素陶:

  素陶,即无釉陶,多为民间实用器,也有礼器,主要分为黑陶、灰陶、红陶、硬陶等。其中灰陶是汉代最主要的陶系,普及到全国各地。汉代灰陶继承了商周以来的传统,在制作技术上较前代水平更高,烧成温度在900℃以上,火候均匀,质地坚实。而硬陶比灰陶的烧成温度更高,质地也更坚硬。汉代的硬陶主要出自南方,尤以江浙一带的“几何印纹硬陶”最具代表性。

  汉绿釉:

  汉绿釉是一种低温铅釉,发明于西汉早期,在汉景帝时期已成功烧制,到东汉时期工艺普及全国,是汉代非常重要的陶器品种。它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以氧化铜为主要着色剂,经过800℃的氧化焰焙烧后,呈现出美丽的翠绿色,极富装饰感,其精品色如翡翠质如玉。

  西汉晚期,在汉绿釉的基础上,工匠们又创造性发明了两色釉,即“汉两彩”釉陶。“汉两彩”多由黄釉和绿釉两种釉色组成,是具有浓郁汉代文化特色的陶器品种,且存世量少,全国只有三个小地域出产。“汉两彩”的成功烧制,在釉陶发展史上还起到承前启后的意义,为后来唐代三彩陶的出现起到重要作用。

  青瓷:

  由于战乱频仍,西汉早期的原始青瓷远远不如前代,直到西汉中期,原始青瓷才重新有了起色。东汉中晚期首次出现了质地和火候都接近现代水平的成熟青瓷。这些青瓷呈淡青色、碣黄色等,釉色光亮,质地纯净。成熟青瓷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史的重要创新,也代表了汉代陶瓷业的最高成就。

  ●收藏故事

  屡败屡战终启汉陶堂奥之门

  “低调、奢华、有内涵”,用以形容汉代陶瓷,大概不过不失。称之为“低调”,与受到广泛青睐的青花瓷相比,汉代陶瓷基本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过去发现出土文物,人们只是将金器、玉器、青铜器当成宝贝,出土陶瓷根本不在统计之列。”蒲重良表示,

  由于人们对汉代陶瓷缺乏认识,因此很多地方都缺乏保护,以致中原的汉代陶瓷大量外流。馆里展出的不少文物,就是从广州、香港乃至海外的古玩市场重新收集回来的。“现在这些东西多少钱都买不到,因为市场上都已经没有了。”在蒲重良的语气里,还带着几分庆幸。

  说起收藏,这些陶瓷主人的个性与汉陶的“低调”品格也有几分相似。蒲重良是来自四川的实业家,原本从事的工作与地下文物可谓“八竿子打不着”。出于单纯的爱好,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历代陶瓷。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早年的收藏经历却“交足了学费”。

  “这些瓷器我越买越感到纳闷,心想这些古董怎么会有这么多?收到的唐三彩都能组成一列马队。”怀着几分不安,蒲重良请来了国家文物局的专家进行检测,专家意见成了“晴天霹雳”:数百件收藏几乎全是赝品,仅存的真品也价值不高。

  敢于承认错误的过程诚然是痛苦的,但蒲重良愿意以“壮士断臂”的精神重新开始。他“潜伏”到景德镇、神垢镇、洛阳等赝品集中地,出神入化的高仿技术让他震惊不已。此后,他又向各地博物馆的鉴定大师学艺,到清华大学深造古陶瓷鉴定,还考取了国家一级鉴定师。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今,蒲重良俨然成了一位行家,还在2011年编写了国内首本关于汉代陶瓷鉴赏类的专著《汉代陶瓷鉴赏》,希望以此提高人们对陶瓷的系统知识,为文化研究带来全新认识。

  对于陶瓷博物馆的馆藏,蒲重良更是自信满满。在开馆之前,便已放出告示:如果行家“踢馆”发现一件假货,将能获得5万奖金。事实上,为了给这400多件展品进行评级,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深圳市文物考古所多位专家进行了超过7个小时的仔细评鉴,任何细微的瑕疵都难逃专家们的“火眼金睛”。

  其中,一件绿釉鼠生肖立俑就引起了专家们的质疑。由于立俑的体型过于肥大,在过去的汉陶里没有发现类似造型风格。尽管在工艺上看不出瑕疵,出于谨慎起见,生肖俑最终还是未能通过定级,也没有进行展出。

  为了提高藏家的水平,博物馆将来还考虑开设鉴定培训班,甚至开辟展位,将蒲重良曾经买回来的上万件假古董分批展出。“将这些展品放在这里,就是让他们少交学费,通过实物比较,更有助于他们分辨真伪。”蒲重良总结道。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