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学书法只为老知青的箱子
几年前,刘先生去一个朋友家里串门,看中了一只老箱子,“我当时就问他,我是真想要,能不能送给我。”结果朋友犹豫了,称这是自己过世的叔叔留下来的,叔叔是个“老知青”,这箱子陪他叔叔上山下乡很多年。 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多方打听,发现这位朋友很喜欢书法,于是决定从书法“下手”。“我打了个电话给他,说我想跟他学练字。”从那以后,刘先生只要一有空,就缠着那位朋友教他书法,大半年后,“老知青”的箱子终于“水到渠成”地到了刘先生手里。不过,刘先生表示,自己在朋友熏陶下,也确实喜欢上了书法,“现在也坚持写,只是字还是没什么长进。”
除了“老知青”的箱子是用练书法“换”来的,刘先生称,还有许多用一包烟、一顿饭换来的“宝贝”。“其实拿什么换的都有,这些东西在喜欢的人眼里是宝贝,但在一般人看来根本不值钱。”除了跟朋友“换东西”,刘先生也经常去老家的村子里转转,到处“拾拾捡捡”。
每样老物件 背后都有一段回忆
“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回忆,即使我不清楚,也希望把它们保留完整。”在刘先生晒出的宝贝里,一条白底镶嵌小花的上海花布引起网友们的关注。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依旧可以看见包花布的纸上写着“上海瑞金二路71-73号,电话372372”。
刘先生说,这是在定居上海的远房亲戚家里发现的。“这是那个亲戚奶奶买的一块布,买了之后没舍得做衣服,一直压在箱底,可能想着以后有重要事情再拿出来。”结果这一放,放了大半辈子。直到那位奶奶过世之后,儿孙们在收拾她的东西时才发现箱底的“宝贝”。
刘先生表示,到现在也没有把那块布打开过,只“敢”轻轻摸一摸。“那位奶奶珍惜了30多年的宝贝,我当然得好好保存。”
不光是上海花布,每样老物件都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当看见1976年的江苏省南京市市区城镇居民购物证时,一位网名为“中华虎凤蝶”的网友感慨道:“那个年代,连买盒火柴都要凭证购买,农村和集体户口都买不了。”而刘先生的父母看见后,也连连表示:“当初多少人想要城市户口,都是因为这个证啊。”
老物件被时代抛弃 “无人认领”
问及家里人对其收藏老物件的看法,刘先生表示,因为大多数东西都是换来的,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家人都保持着“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将来我希望用现有的东西换到更多我更喜欢的宝贝。”
“很早就喜欢这些‘老东西’,但是苦于没有门道。两三年前,发现许多老物件别人其实很嫌弃,甚至想要扔掉。因为大家都觉得既没有实用价值,看着还破旧。我就想着能不能拿点东西换过来。”刘先生表示,“换东西”既不影响生活质量,也是“各取所需”。“以后期待遇上跟我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大家相互交换交换,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同样,随着时光的逝去,不少老物件已经“无人认领”,“我碰见样东西,都会问家里的老人或者贴在网上,看看是什么来历。不过现在很多东西已经没人认识了。”刘先生表示,希望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爱护和记录这些东西,至少它们代表了过去的时代。“最起码我想以后女儿再问我这些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时候,我能够很清楚地为她解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含糊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