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 赵峰生
景德镇不断创造着中国瓷业的辉煌。历史发展到大清王朝,经过前期战乱,社会逐步稳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经济迅速发展。安定的社会、殷实的生活,促使祭祀、敬佛、祈愿之风盛行,社会各阶层人士虔诚地希望神灵和祖宗能够保佑人们健康长寿、吉祥安康、国家安定团结,其心灵得以慰藉的社会化意义非同寻常。
香炉作为礼仪活动的礼器、焚香的器具,在大清王朝再次得到空前的重视,其材质、造型、用途和纹饰多种多样,日臻完善的制瓷工艺使民间以陶瓷香炉为首选。
清初朝廷废除了明朝遗留的匠役制等对民窑种种限制性禁令,采用官搭民烧的制度,使景德镇发展潜力得以释放。瓷业革新取得了重大成就,民窑制瓷业和民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在清三代,民窑器型丰富、胎质细腻、注重修胎、釉色丰富、画工挺秀等方面无不超越前朝,因而无论是人物、文字、山水、翎毛、花卉等题材纹饰装饰,还是绘制技法、笔墨韵味皆意趣万千,朴拙而典雅的民窑笔墨情趣更具社会化气息。整体较高的艺术造诣为瓷业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进了清三代官窑、民窑共同达到大清王朝瓷业历史最高峰。
图中所示这件清康熙青花莲纹寿字香炉,口径18厘米、底径9.5厘米、高10.5厘米,底双蓝圈款识,底面细小的棕眼小而深、圈足两面向中切削并打磨呈“泥鳅背”状、胎质洁白坚致细腻、瓷化程度好、青花为国产石子青料、釉面清亮硬朗。从青花纹饰方面欣赏这件香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佛教文化吉祥圣洁的莲花纹饰,间隔配以中国传统篆书“寿”字装饰文字。纹样间相互既独立又呼应,围绕炉身组成五方连的图案;细推敲,此新颖别致的纹饰灵感起始于明嘉靖首创的缠枝莲托寿字,继承了盛行于明万历的勾线填色“莲托寿字”纹样,经分解组合而创新出的新纹样;吉语“寿”字为了突出谐音“长寿”,故而加强了字形长度,配以左右对称的佛教莲纹,使本已占器物视觉中部的“长寿”更突出主题,堪称康熙时期优美的佛前供器经典纹饰之一,蕴含着社会期盼安宁、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
整体赏析此香炉,看康熙朝民窑的兴盛,有两大看点:一是借助实用器物的纹饰,将外在美很好地转化为精神内涵、艺术特征、绘画技法,即升华为“道”、“艺”、“技”相结合的境界;二是此香炉纹饰涉及不多,显得布局规范、大方简洁,构图舒朗而饱满,有顶天立地的感觉,虽不及官窑规整但较少拘泥之感,虽非康熙朝精品力作,但也属康熙民窑特征典型,不失清康熙民窑青花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