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扬 图/记者程平
原标题:古瓷修复师独立修复国家定级文物三十余件
2014年春,当年的小伙子已变成四十不惑的中年人。经他手修复的文物总店商品瓷器达数千件,他更独立修复了湖北省博物馆一级藏品——元青花满池娇纹玉壶春瓶等国家定级文物三十余件。
勾连历史与现实的手:古瓷修复师1996年冬,湖北省文物总店的一次会议后,一名23岁的小伙子走进了领导的办公室,毛遂自荐去搞古瓷修复。
2014年春,当年的小伙子已变成四十不惑的中年人。经他手修复的文物总店商品瓷器达数千件,他更独立修复了湖北省博物馆一级藏品——元青花满池娇纹玉壶春瓶等国家定级文物三十余件。他就是湖北省文物总店修复部经理,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李奇。
讲起从业路,李奇感叹际遇的玄妙:“从华农食品科学系毕业进入省文物总店后,每天收发报纸、做会议记录的我,迫切地想成为专业人员。”1997年春,首期古陶瓷修复技术提高班在扬州开课了,自荐上路的李奇与25位同窗一起,从清洗、粘接、补缺、打磨、上色、做旧等最基本的工艺学起。转眼间,十七年过去,当初的多数同窗已放弃修复,如李奇一样的坚守者却成为行内公认、全国不过20名的专家。
不分昼夜是李奇工作的常态,他甚至有被同事“遗忘”,反锁在工作室内的经历。“修复古瓷要耐得住寂寞,而且有绝对标准,修复的参照系就在缺陷旁边,所以这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工作。2007年李奇才觉得自己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那时,行家都已辨认不出李奇经手的修复痕迹。
正如李奇所说,古瓷修复需要充沛的体力,手、眼高度配合,神思绝对沉静,当然还有审美能力及悟性。“走得越远,越能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一行中蕴含着很多成语,厚积薄发、过犹不及……”在李奇看来,古瓷修复的最高境界是残瓷新用的“再创作”,比如将散型的瓷片变成瓷碗上的装饰。他说:“存世文物是有限资源,通过修复师的手,在新载体中传承文化,加诸时代特点,让历史与现代勾连,修复师才能实现从工匠到艺术家的飞跃。”他将这样的感悟写进了年初出版的《把瓷玩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