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5月15日电(记者郭雅茹、杨世尧)河北省秦皇岛市对域内明长城的精华地段板厂峪长城开展修复。随着修复和工作不断推进,13日,长城修复现场十余件价值较高的文物现身。其中极具江南纹饰特色瓷器的出现,或许能够印证“南兵北上”的这段历史。
经过简单的清理之后,发现的文物中有明清时广泛使用的青花瓷酒盅,纹饰优美的瓷碗,有已经折断的象牙秤杆,更有一块断裂残缺已无法拼完整的碑刻,上面刻有清晰的“凤阳戚继光、路副总兵、都指挥”等字样。此外,还有铜锁、铜钥匙和油灯等生活用具。
板厂峪景区负责人许国华说,这次出土的瓷碗纹饰具有江南特色,很有可能是来自江南的戍守长城的将士带到北方来的,这将成为“南兵北上”的有力物证。
许国华说,史料中有很多关于长城记事碑的记载,但是缺乏关于修筑、戍守长城官兵生活的遗迹和物证。长城修复过程中这些文物的发现,可以让这些史实得以印证。
据介绍,明朝曾经有三次“南兵北上”的历史记载。抗倭胜利后,1568年,戚继光到北方总理“蓟辽保练兵事务”,他针对当时蓟镇守军统属多门、毫无战斗力的情况,上书朝廷招募浙东士卒。戚继光招募的地区集中在浙江绍兴和金华。1569年第一批3000“南兵”北上。史料记载,这支浙兵抵达后,“陈郊外,直立不动”,当时正赶上大雨,他们从早上一直站到午后,让蓟镇守军大为震撼。后来这支浙兵成了戚继光的骨干力量,在戍边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