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马人”是以刀(兵器)、马(战马)、人(武士)三个主题来描绘,又多以《封神榜》、《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人们将这类瓷器称之为“刀马人”瓷,是康熙中期民窑五彩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装饰手法。这种以表现战争题材的纹饰形成了康熙时期青花的鲜明时代特征,康熙以后这种战争题材的“刀马人”瓷器很常见,有着浓重的民族风格和民间气息。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光绪时期的“刀马人”青花瓷瓶,此瓶高67厘米,瓶口为盘口、长颈、折肩,肩以下逐渐收拢,底足为外撇圈足,遗憾 的是此瓶双耳缺失,但从审美角度其缺失的双耳并没有影响其整体的美感,如不告知,仿佛目前长颈瓶缺耳后样子就是它最初的设计造型。
此瓶是用青花绘画装饰,其线条雄俊挺拔,刚中有柔,纹饰满器。周身由六部分组成,盘口及底圈足两部分,分别用如意纹和竹纹进行了很少面积的边饰 装饰,其如意纹和竹纹画法均为写意用笔,这恰恰衬托出瓷器主体部分“刀马人”绘画的精妙细致。瓶的主体由四部分组成,肩部以上的三部分,绘制的是《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中的107位(不知是有误,还是画家有意而为之,画面只画了108单将中的107位)英雄较为静态的形象,腹部则描绘了两军交战、人马奔腾 的战争场面。肩、腹部的每个人物的姓名都书写在小旗上,如小李广花荣、一丈青扈三娘、童威、李云等,小旗子或隐讳或明显地标注在人物的周围,肩部和腹部的 小旗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瓷器肩部的水浒人物的名字小旗放置在每个人物的手中,而瓷器腹部人物的姓名旗子则背在人物的后背部,恰似点缀,生动而灵活,自然而 又巧妙。且每个人物都手持其代表性的兵器,或刀、或锤、或棒、或鞭,烘托着将士的战斗勇气,在瓷画家的妙笔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用笔的线条雄健挺拔,有 力地表现了将士的勇猛、顽强,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明显地反映了民间制瓷艺术的一种装饰意趣。
瓷瓶的纹饰画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布局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画面中的人物神态各异、动静结合,极具个性化。王者官员凝重的神情与武将大显身手 的英姿都恰到好处地将战争的紧张局势表现了出来,极富感染力。数位身穿战甲的宋朝武将在疾驰的马上运筹帷幄,翘首注视。在其前方,数位士兵正举着盾牌,用 盾牌抵挡辽军的攻击。整个画面将两军的紧张气氛烘托得扣人心弦,此时正如无声处听惊雷,让人们看到了一场你存我亡的战争开战的情景,仿佛看到了战场上刀光 剑影、将士战马的拼杀与嘶鸣。并且通过细致的感情描写和惟妙惟肖的形象刻画,给观赏者带来深刻的美感。宋军将领骑马挥舞大刀率领将士大战辽军,宋军的勇 猛、辽军的善战,可谓是势均力敌,难分高下,场面宏大,战斗激烈。整体画面构图舒展巧妙,人物错落有致,恰到好处。这种传统绘画技法,将整幅历史人物故事 情节搬到瓷器上,而且绘画精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刀马人”这种瓷器很讨西方人喜欢,原因一是题材的认知,16世纪到17世纪,整个欧洲也处于一个战争时期,也是骑马打仗延续了上千年,当时欧洲也有过一段这样的历史,所以很容易理解,容易沟通;还有一点是工艺认知,当时瓷器的绘画受徽派版画的影响,画得很精致,尤其是场面非常宏大,笔法潇洒生 动,令人叹为观止!这种精美的清代时期的“刀马人”瓷器,国外收藏较多。瓷器上画这种战争题材多是政治对艺术的一种影响。
这是清代,特别是康熙以后,瓷器上常见的人物图案,由于历代瓷器上,特别是青花瓷器中,采用绘画人物装饰的优秀作品不是很多,尤其是人物众多且绘画水平如此高的精品,实为罕见,堪称瓷器上人物绘画的精品之作。不仅收藏家喜欢,也被美术家们视为珍贵的绘画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