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强
记者朋友写了一篇介绍我紫砂艺术的文字,刊登在《大公报》文化版上,其实,我们宜兴人与《大公报》还有些渊源,宜兴籍著名记者徐铸成先生解放前后一直在报馆工作,是蜚声新闻界的元老,曾经是《大公报》的主笔,作为宜兴人,我也对《大公报》心存感情。
看到陈旻女士发表在《大公报》上的文章,说实话,还有点不知所措,我仅仅是一个业馀紫砂艺术的实践者,我所做的紫砂壶确实很少,算起来已经在紫砂行业里摸爬滚打三十多年了,主要是从事紫砂产品的出口与紫砂文化的推广,做壶只能算是一种爱好,有一位大师曾要我专心做壶,但自己始终没有下得了决心,总在业馀时间摆弄一下,做壶只能是兴趣使然,没有好的紫砂泥料我是万万不下手的,早些年,我做过陶瓷原料工,成型工,雕刻工,烧成?工,可以说,我从事了从原料到成品的所有工种,特别是我对紫砂原料和紫砂成型的不断摸索和潜心研究,得益于我一生。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我真的从事专业紫砂的製作,也许出不了真心实意的作品,也出不了那种禅意无边的好壶,业馀紫砂创作成就了我一生的好心情。
许多香港的朋友问我,紫砂的本质特徵是什麽?收藏紫砂壶有什麽窍门,其实,紫砂就是一种陶瓷工艺品,它除了侍茶,还有其观赏性,紫砂,由于其原料的稀缺,加之二○○六年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手工艺项目,近年来在收藏市场红得发紫,紫砂原料的纯正性与紫砂造型的艺术性和工艺上的独特性决定了紫砂壶的人文价值和收藏价值。
对任何一个从事三年的普通紫砂成型工人来说,徒手捏一把紫砂壶并不困难,不过,紫砂壶要成为艺术品,需要製作者有强大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文化功底,特别是要具有强大的造型能力,还有,要有静的下心来的创作状态,要在喧闹市场里耐得住寂寞,有一往情深潜心艺术的思想,所以,看起来紫砂是一个容易进入的艺术门类,但要真正把紫砂壶做出自己的风格,做出自己的个性,不光要有天赋,还是需要几十年工夫的培养。
我总在想,为什麽有些人做了一生的壶,职称,名气,地位,金钱都有了,但是,却没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其原因也许就是没有深耕自己的创作思想,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紫砂艺术语言,也没有走出固有的从艺或者叫工艺路线,更没有抓住自己的擅长,到头来只是徒有虚名而已。现在,宜兴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紫砂实力派作者,他们没有什麽高职称,但在业界很有来头,都是大师、高工的座上宾,其原因是他们有对紫砂深刻的理解能力,是心灵手巧的紫砂民间工匠,由于为五斗米,这些人中间有的人就沦为一些大师高工的枪手,不可否认,这些枪手所做出的壶,在工艺上,在艺术表达力上有许多地方可圈可点,超出了这些人的水准,所以,抛开职称名气,这些“代工壶”还真比这些所谓大师高工的作品有“价值”,也更有潜力。
近二十年来,不要看紫砂轰轰烈烈的商业炒作,其实还真的处在一个低水准的层面上,炒作紫砂,多从作者的职称开始,大家知道,职称是一种从业资格的证明,本身没有什麽艺术价值,但在许多人眼里却与艺术水准联繫在一起,从高到低的职称层级代表了作者的艺术水准的高低,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紫砂艺术与职称之间实在没有任何天然的联繫,一些人以为评上高级职称,也就成为艺术家了,这确实很滑稽,紫砂职称实际上是政府劳动部门出具的一张从业资格证书而已,但是,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在对?作者职称买壶,这样,紫砂职称就被不自觉地异化成价位或价格的标籤,职称的高低决定其作品价格。我一向认为,紫砂壶製作说到底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手艺,从业时间的长短,多少会影响到茶壶的品质,但高品质绝不等同于高艺术,应该说,现在收藏市场上的紫砂壶,绝大多数只能算是日常用品,有些大师高工的作品最多也就称得上工艺品,与原创艺术收藏品相距甚远。
近年来,宜兴通过职称考试出来的师傅很多,用不了几年,有紫砂职称的人员将超过几万人,这对于收藏紫砂壶的人来说就越来越难挑选,前一段时间,应邀到香港的一位藏友家欣赏他的紫砂壶,他买的都是职称壶,没职称的普通壶不买,当我发现他多年来的收藏中有一半?品和仿品的时候,只是帮他挑选出来,他似乎有点感觉不对,他说,这些东西都是近几年买的,也没花多少钱,其实,他的没花多少钱,也许对于一个工薪族来说,可能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字,抱?一腔热情买回?品,确实很扫兴。但是,这几把?品中,还真的有两三把艺术性并不差的,相反,工艺要比真实作者的水准高很多,我说,虽然作者不真实,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收藏价值,因为,我们收藏紫砂壶,收藏的不是壶底的名字,以及这名字在网上能不能查到,职称是什麽层级等等,我们收藏紫砂壶,应?重壶的艺术和工艺,一件艺术性相当高的紫砂壶它底下盖的是谁的名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欣赏这把壶的时候,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享受。
自从二○一二年下半年开始,人们对宜兴紫砂艺术的投资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别是通过这两年来的市场沉淀,职称的“含金量”在慢慢降低,这是紫砂收藏步入理性的开始,收藏紫砂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活,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行为,你必须了解当今的宜兴紫砂生态,了解紫砂工艺製作过程,了解紫砂原料的真实情况,甚至需要了解紫砂作者的人品德性,在没有深入宜兴这一块有点发烫的紫砂土地上走走看看的话,就相信紫砂三十年来没有下跌的新闻记者瞎写的报道,在拍卖市场上瞎举牌,只能是一种烧钱的行为。
不要迷信大师高工的紫砂作品一定有投资价值,在具有泡沫的紫砂价格当中,职称头衔的“水分”很足,挤掉这些水分,需要紫砂行业的自律,要知道,紫砂的含金量不在职称名头上,应该在传统工艺上,在艺术造型的创新上,有远见的紫砂收藏家开始注意实力派作者的紫砂壶,这是一种对传统紫砂收藏市场的重新认识与重新定位,当二○一四年春季拍卖会来临的时候,收藏家会比以往更理智,我想,未来创造天价紫砂壶的概率不是很大,倒是价位在十万至百万的实力派作品比以往会有显著的表现,因为,今天的市场已经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那种盲目跟风的举牌将被理智的双手拌住,增值发热的头脑被清晰的收藏理念所降温,紫砂市场将会长期繁荣,只是离疯狂的炒作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