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
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越窑青瓷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因其器物胎骨坚致、施釉均匀、色彩青翠莹润而著称,是我国古代文艺、工艺领域的一朵奇葩。在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被誉为“国宝”的西晋越窑青瓷胡人骑狮。
青瓷胡人骑狮出土于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是2003年王羲之故居公园扩建时所发现。洗砚池晋墓2号墓为双层券顶夫妻合葬单室墓;1号墓为单层券顶双室墓,葬三个未成年人。东墓室是两个不足两岁的婴儿,西墓室是一个六七岁的儿童。有专家推断,这可能是一座罕见的古代儿童“冥婚”合葬墓。
作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洗砚池晋墓墓体规模宏大,出土文物丰富。经专家鉴定,属国家一级文物7件,其中又以青瓷胡人骑狮最为引人瞩目。
青瓷胡人骑狮制作精美,胡人浓眉大眼,高鼻大耳,络腮胡须,鬓须上翘。头戴网纹卷沿高筒帽,帽中间饰有凹弦纹,帽后两带交叉下垂。身着圆圈、十字形纹衫裤,足穿网纹履,端坐于狮背上。左手揪狮耳,右手执便面于胸前,目视前方,呈驾驭雄狮的威严气派。卧狮怒目,张口,獠牙外露,颌下有须,长尾呈树叶状下垂,尾尖上卷,狮身印有圈形斑纹,蓖划鬃毛,通体施青釉。人狮通高27.1厘米,狮身长20.5厘米、宽10.1厘米。
青瓷胡人骑狮造型独特,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光亮,色泽清雅,柔和悦目,全国罕见,被专家誉为极品国宝。整个人物刻画栩栩如生,青瓷釉面光滑,玻璃质感强。无论是烧制工艺,还是人物刻画方面,都是一件难得一见的青瓷艺术精品。最吸引人的,是那顶近似夸张的高帽,如果工匠是按比例雕塑的话,那么,帽子的高度至少达1尺!
据了解,“青瓷胡人骑狮”在资料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共出现4处。文献记载中有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的“神人狮子”,藏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青釉骑兽器,陈国桢个人收藏的胡人骑狮。该类器物中,洗砚池晋墓出土的青瓷胡人骑狮为精品。
对于青瓷胡人骑狮的用途,一直存在着水注与烛台之争。一说为“水注”,认为将水由顶部胡人帽子处灌入,以供文人墨客研磨之用。连研磨之物都如此精巧设计,足可见临沂书法风行盛况,亦无怪于书圣王羲之、亚圣颜真卿都诞生于临沂。一说为“烛台”,即胡人帽子为插蜡烛照明之用,认为该器物有管状口而无流,不像盛水的样子,也与砚、笔筒等文具不相匹配,故从实用、形态和体重来看,都应以用于插烛照明为宜。但无论该器物的实际用途是水注还是烛台,都具有辟邪的功用。
青瓷胡人骑狮制作精美,给我们展示了狮文化、胡人文化和墓葬文化等多种文化,是我们研究和探寻晋代文化的重要器物。
狮子的产地不在中国,在非洲、南欧、南美和印度的西北部,中国最初认识狮子及西方的狮文化,称之为殊方异兽。魏晋南北朝时期,狮子并与佛教在乱世之中得以传播。狮子也是佛教中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走向了民间。由此,狮子这一外来动物被添加上本民族特有的精神观念,作为民间辟邪纳吉的日用器物,成为桌面上的器物和墓室中的镇墓兽。
胡人手中所执便面,也就是扇子,为魏晋常用物品,主要有三项不同功用:实用、礼仪和辟邪。便面作为辟邪之物,可以除邪驱鬼,保卫墓主的安宁,同时也是辟邪升仙的道具。同样的器物也出现在陈高华《中国服饰通史》中的两晋持便面风帽瓷俑。汉晋便面所持的方式有扇面向里、向外和平持,向外多为侍者或舞者,向里多为自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竹扇,其形制与该墓胡人所持相同。
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人们把胡人戴的毡帽叫“浑脱帽”,中原地区就出土过头戴毡帽的胡人俑,它们戴的帽子,有的尖顶,有的方顶,这么高的帽子非常罕见。洗砚池晋墓的青瓷胡人形象因与北方胡人的服饰和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别,其来源应属不同的地域,应是通过南海海域到达中土的西域胡人。
青瓷胡人骑狮器物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也是越窑产品的辐射区。该类器物自南向北传播发展,并在晋代越窑兴盛时得以大量生产和传播。
(作者系王羲之故居馆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