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辛晓青 实习生 王丹桂
中国,china。
瓷器,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大使,蜚声海内外。但你知道中国瓷器起源于何处吗?1953年郑州新郑二里岗商城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尊和1954年人民公园附近商代墓葬中发掘的青釉瓷尊,将我国烧制瓷器的历史提前至3600年前的商代,标志着中国瓷器发轫于郑州。
花鸟虫鱼,一双巧手塑乾坤,山川大地,一支触笔映九州。瓷器,以其绚丽精致开启了先民们的多彩生活,更引领着中华文明走向国际大舞台。
最早的瓷器—原始瓷尊
1953年在郑州新郑望京楼二里岗商代城址出土了一件原始瓷尊,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宝级”藏品。1954年3月,通体施稀薄淡黄釉的青釉瓷尊被发掘于郑州市人民公园附近的一处商代墓葬中。郑州原始瓷尊和青釉瓷尊的出土,标志着郑州开启了中国瓷器制造史的新篇章。
发掘于望京楼二里岗遗址的原始瓷尊高11.5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3.5厘米,器敞口,颈部斜直内收,斜折肩,腹部较浅,斜向内收,微鼓。器身饰方格纹,上施青色薄釉。“此瓷尊较之于后来成熟的瓷器,虽带有不少原始的色彩,但已基本具备瓷器的特征,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瓷器,标志着中国瓷器发轫于郑州。”郑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阎铁成介绍道。
出土于人民公园的青釉瓷尊高25.6厘米,口径21.4厘米,腹围76.5厘米,大敞口,圆唇,束颈,折肩,深腹,腹下部内收,平底内凹。肩部饰席纹,腹部饰绳纹,以高岭土烧制而成,烧制温度在1200°C以上,通体施稀薄的淡黄釉,并留有釉滴。
瓷尊质地细腻坚硬,吸水性弱,叩之有清脆的金石声。据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主任张建民介绍,郑州出土了两件青釉瓷尊,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一件藏于郑州市博物馆,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瓷器之一。青釉瓷尊的出土,将我国烧制瓷器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足见郑州瓷器制造源远流长,这是郑州先民的又一伟大贡献。
国之大器——唐青花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周杰伦一曲《青花瓷》唱红了大江南北,也唤起了国人对青花瓷的记忆。众所周知,青花瓷始于唐代,元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事实上,2008年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西4公里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两件青花塔形罐,细腻的白瓷身上绘着淡雅的青花图案,神秘昭示着青花瓷最早发源于郑州。
出土的两件青花罐形状相同,分别由盖、罐、底座三部分组成。器盖呈塔刹状,刹座为一覆碟刹身。白瓷胎制的罐身上零星点缀着卷草纹、牡丹和“曲棍球”图案,均为一笔点画,笔触流畅。其中尤以“曲棍球”最为惟妙惟肖,图案中的人物叉腿而立,右腿微曲,左手扬起弯形球杆,一小圆球正位于球杆的下方,好像在打着唐代最流行的“步打球”似的。
“此文物很可能是唐代王室贵族的陪葬品,至于生前此罐为何用,如今空空如也的罐身只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了。”张建民饶有兴趣地说道:“不过,如此完整的青花瓷首现于郑州,填补了中原地区乃至全国长期以来未发现完整唐青花的缺憾。”目前此国宝级文物收藏于郑州市考古研究院,不用于公开展出。
出土于郑州的唐青花,开启了瓷器点墨着色的一页,郑州先民用青色的牡丹,画出了中国瓷器的千年璀璨。
第六大名瓷——郑商瓷
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传统瓷器的助剂釉中含有铅等有害物质做助剂釉,会产生污染与危害。为了能制造绿色环保的瓷器,当代郑州人也不断在瓷器制造上开拓创新,郑州大学的闫立夫教授经过10年的研究、上万次的实验,终于在1320℃的高温下,研究出一种造型美、釉色美、纹路美的新瓷种,被陶瓷界命名为我国“第六大名瓷”。
新瓷被命名为郑商瓷,借商代“青商瓷”的谐音,取“郑州”、“商都”、“瓷之精粹”首字为名。郑商瓷瓷土全部取自郑州辖区,创造性地选择以绿色为主基调(传统钧瓷釉色以“红为贵、紫为最”),金色纹路与绿色釉面形成完美搭配,既彰显高贵典雅、明丽祥和的气质,又突出环保、和谐的时代理念,代表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吉祥平安的美好祝愿。《人民日报》曾报道说,这是“陶瓷烧造史上的里程碑”。郑商瓷的问世,既是对郑州古老瓷器制造文化的继承,又是在新时代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完美诠释了“郑州制造”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从最早的青釉瓷尊到最早的青花,“郑州制造”翻开了瓷器制造点色着墨的一页,从传统钧瓷到郑商瓷,“郑州制造”谱写了瓷器制造绚丽多彩的篇章。从问世到发展成熟,再到创新,古老的制瓷技术在郑州大地上生根发芽。如今,创新精神已经深深的烙入城市骨髓,成为历史传承的名片,并将随着时间而凿刻得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