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一朝的官窑比较缺乏亮点,因为“康乾盛世”实际上在嘉庆初年就结束了,这时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下滑趋势非常明显,而且速度非常快。从某种意义上讲,嘉庆时期是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所以今天总结总结嘉庆官窑,会发现这一时期的瓷器基本上没有太多可说的。嘉庆时期官窑的主要特征是不再创新,所有的品种都在减少。因为经济上的力量达不到,只能去努力维持,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清代的道光、咸丰时期。
嘉庆时期的瓷器没有更多想法
这是一个嘉庆时期的棋子罐,理论上讲应该是一对,但是现在只有一个了,这件东西带有很明确的乾隆时期的特征:罐子内壁和底部都是松石绿,底款写着“大清乾隆年制”;罐身是珊瑚红色,珊瑚红地也是乾隆一朝比较流行的,只是这种红没有乾隆时期那么红,有些偏暗。上面画的花卉也是很典型的四季花卉,有牡丹、荷花、秋葵、月季等,都是折枝、很散淡的,看不出有什么主题。
从这样一个瓷器可以看到,嘉庆时期的瓷器没有更多的想法,中规中矩。但是仔细一想,它跟乾隆时期还是有些区别,包括颜色的运用和表现出来的那种胆怯感。乾隆时期类似的棋子罐一般就是白地的,画上这种粉彩花,就很漂亮,而不会再涂一层热闹的颜色了。这个罐子之所以要再涂一层红色,就是心理有点儿发虚,觉得不够热闹,所以刻意把它描绘得非常重。这种瓷器在乾隆时期反而很难找到。
瓷器纹饰显得有些琐碎,不够大气
这是一对嘉庆时期的松石绿地花卉纹吉祥如意碗,通过这对碗,我们可以体会到乾隆盛世以后的社会状态。碗上写着“吉祥如意”,这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一种企盼。尽管国势逐渐在走下坡路,但是还是有此希望。这上面的纹饰显得有些琐碎,不够大气,比如上面的蝙蝠,显得很图案化。
在18世纪漫长的“康乾盛世”以后,嘉庆一朝的瓷器保留了盛世时期的很多信息,又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就是它的衰弱感,内心提不起精神的态势。在嘉庆一朝,皇帝希望有回天之术,但不幸的是,之后的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即将到来,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一个国家一旦陷入了颓势,一旦经济跟不上内心努力的时候,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1997年在北京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目前已开设三家地方馆。
观复学堂
珐琅彩是如何演变的?
马未都评:嘉庆一朝,官窑的品种在急剧收缩,很多品种都不烧造或者少烧造了。清代的陶瓷品种中,最创新、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珐琅彩。珐琅彩在两个地方烧制,一是在北京,二是在景德镇。北京也有两个地方在烧,一是在圆明园,二是在紫禁城内。紫禁城内也分两个地方烧,最早是在养心殿烧,后来移到了如意馆。这就是珐琅彩的一个大致脉络。
据记载,康、雍、乾三朝以后,到了嘉庆时期,珐琅彩就停烧了。因为当时国力衰竭,皇上玩的这些高档的玩意玩不起了。珐琅彩是一个由西方传入的彩瓷的品种,在康、雍、乾三朝,尤其到了雍、乾时期把它国产化了,当时有一个新名词出现,叫作“洋彩”。洋彩介于珐琅彩和后来传统的粉彩之间,既有珐琅彩的很多特征,也有粉彩的一些特征。当时北京宫廷里确实没有烧造,这是有档案记载的,至于景德镇有没有烧造,目前还是一个谜。
虽然宫廷内部不烧造珐琅彩了,但还是有很多很漂亮的彩瓷。比如这件粉彩瓜瓞连绵纹小罐,是嘉庆时期非常典型的官窑。这上面有一种颜色是嘉道年间非常喜欢用的,就是黄绿色。
和珅府邸现为北京的哪个地方?
马未都评:嘉庆皇帝独自执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和珅,这是清代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和珅的府邸就是现在北京后海地区的恭王府,离皇宫很近,因为和珅经常要进宫伺候乾隆,太远了也不方便。恭王府占地面积80多亩,非常大,其中住宅部分和花园面积大致是对等的,住宅略大一些,有40多亩,花园也有将近40亩。
和珅跟了乾隆20多年,他对乾隆不仅有生活上的照顾,还有思想上的交流。乾隆和和珅都熟读“四书五经”,所以他们沟通起来非常容易,乾隆就处处依赖和珅,到晚年的时候,只要看不见和珅就着急。这导致和珅有点儿飞扬跋扈,所有的人都得求着他,以为内过不了和珅这一关,就到不了乾隆跟前。所以和珅树敌过多,也有意无意得罪了嘉庆。嘉庆皇帝就在乾隆尸骨未寒的情况下,下令抄和珅的家,总共抄了八万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全国几年的财政收入。所以当时民间有句谚语叫“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被关了几天,嘉庆皇帝就赐他死,并开恩保留他的全尸,直接给三尺白练,让他自裁。在和珅被赐死之前的3个小时内,他写了20多首诗,其中一首告诉妻妾,他要干干净净地走,让她们都好好地活着,结果他的妻妾都自愿跟他走了。
和珅说过他一生中最错的一件事,就是乾隆老爷子走的那天应该跟着走,但是他没走。
图文来自《醉文明 收藏马未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