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黄清辉 实习生 黄景 图/王文彬 林安
28日,长沙市博物馆将展出一批精美的长沙窑瓷器——“‘黑石号’沉船唐代长沙窑瓷器”。据市博物馆馆长王立华介绍,此次展出的展品有160多件,主要是长沙窑研究会会员(长沙窑研究会会长李效伟、常务副会长吴跃坚、副秘书长林安)提供的藏品。为了增加展览的分量,市博物馆也精选了馆藏的长沙窑瓷器珍品共襄盛举。王立华说,“黑石号”沉船是1998年从印尼勿里洞外海发现的,这艘沉睡海底1000多年的船上仅瓷器就有6万多件,除少量白瓷、青瓷、青花瓷及金银器外,有5万余件长沙窑瓷器。此次展览,是湖南首次较大规模集中展出本土收藏家收藏的该沉船的瓷器。
A 一只瓷碗,为“石渚”立传
陶瓷研究专家、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曾赴新加坡观摩了“黑石号”沉船上的长沙窑瓷器。据他介绍,在沉船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瓷器中,以长沙窑生产的瓷器居多,长沙窑瓷器中以瓷碗为多,而瓷碗中又以大号碗为多。
李建毛说,一个刻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铭文的瓷碗揭开了“黑石号”器物身份之谜。这是比较珍贵的一件器物,草市是指唐代因当地的某种特产而兴建的交易市场,盂子是这件器物的名称,“湖南道”是当时的行政机构,石渚既是地名也是窑名。石渚就是长沙窑所在地,这有唐代诗人李群玉的《石渚》诗为证。
李建毛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湖南道”的最早实物见证;而“草市”“樊家记”表明当时不仅有了瓷器的交易市场,还有了瓷器生产的广告宣传。“长沙窑开创了中国外销瓷器的先河。”他说,在唐代,青瓷、白瓷、长沙窑瓷是瓷器外销的三驾马车,而长沙窑是其中的领跑者,不仅数量最大,而且还专门根据外销地需要设计了图案、造型及器物的大小。
沉船上还有一个被海水浸泡得微微泛灰的瓷碗解开了沉船的年代之谜。这个瓷碗的外侧,略近圈足的部分,刻画了如下一行字:“宝历二年七月六日”。宝历是唐敬宗的年号,从825年正月开始,终于827年二月。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
B 釉下多彩,开彩瓷先河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曾经考察过长沙窑遗址,也在新加坡观摩了“黑石号”沉船上打捞出来的部分长沙窑瓷器。他认为,长沙窑最突出的成就,是在釉下彩绘工艺上取得巨大突破,它改变了过去单色釉、釉上彩的传统工艺,为后世瓷器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王立华告诉记者,距今1200多年的长沙窑,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釉下多彩。
所谓“釉下多彩”,简单说来就是“一器多彩”,在同一个瓷器上的釉下绘制多种颜色。窑工们先是在胎上涂一层化妆土,再用釉料在化妆土上涂画,最后罩上一层透明的青釉,保护釉料颜色。长沙窑瓷器的釉色主要有青、褐、酱、黑、白、红、绿、赭,其中以红色釉和绿色釉最为珍贵,长沙窑瓷器首创的铜红釉色为罕见之物。
著名考古学家周世荣将长沙窑彩瓷比喻为“像一位绚丽多彩、才华横溢、国色天香的湘妹子”。长沙窑彩瓷打破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中国陶瓷史上开始进入色彩缤纷的“彩瓷百花园”的转折,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 虫草诗画,传盛唐万象
专家研究表明,长沙窑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个成功发明烧制铜红釉;第一个开创模印贴花;第一个创造并发展了釉下彩绘;第一个涉足商品价值铭文、姓氏铭文;第一个涉足商业广告语……在这众多的“第一”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长沙窑瓷器上的诗情画意。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五日,无夜不相思。”“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长沙窑上有很多爱情诗,读来让人回味悠长。
“客来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打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吞钓之鱼,悔不忍饥。”这些颇有生活哲理的警句在长沙窑上时有所见。
据统计:历年长沙窑遗址出土的带题诗的器物共190多件,不重复诗文60多首。其中很多诗文是对《全唐诗》的补充。
“将诗书画艺术植入瓷器,瓷器因有书画而雅,提升了瓷器的品质与文化内涵。”李建毛认为,将釉上多彩由陶移植于瓷,形成长沙窑泼墨彩、流彩、随意涂彩,虽无固定图案,却有浑然天成之感。
长沙窑以其丰富的装饰手法和器型多变著称于世,其抽象画也独具一格。如用寥寥几笔绘出动物各异的神态,勾勒出西亚和阿拉伯的文化元素。“诗情画意,是长沙窑瓷器显著的特点。”长沙窑研究会副秘书长林安说。
D 望闻问切,探鉴藏窍门
据林安介绍,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里面的博物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都收藏有长沙窑瓷器或瓷片,大英博物馆就陈列100多块长沙窑瓷片。
林安曾多次去东南亚等地回购长沙窑瓷器。他说,长沙窑100多种类型器物他基本都有,特别是印尼“黑石号”的碗,他收藏了很多。谈到长沙窑瓷器价格,林安告诉记者,在东南亚,现在长沙窑瓷碗品相差的5万~12万元一只,品相好的20多万元一只。德国一个叫尼古来的收藏家收藏了很多长沙窑瓷器,一个碗开价就是200万。而日本去年9月拍卖了一个长沙窑贴花壶,拍卖价达117万元(人民币)。他说,长沙窑瓷器属高古瓷,随着“黑石号”沉船的打捞及相关研究的深入,长沙窑瓷器这几年升值很快,有藏家上世纪90年代花800元买了三个铜红釉壶,现在有买家愿意以80多万元收进。他认为长沙窑瓷器仍有广阔的升值空间,其中以铜红釉、人物绘图和完整度高为评判标准,具备其中任意一项都是长沙窑精品。
“长沙窑瓷器,如果是出土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是严禁买卖的。”说到长沙窑的收藏,王立华提醒。
关于长沙窑的赏鉴,专家们认为,除釉下彩绘外,鉴赏长沙窑一看“胎”,二看釉面,三看造型,四看花纹。唐代制瓷工艺没现在发达,因此,长沙窑瓷器胎面有细小颗粒,且颜色偏黄,摸上去比较粗糙。同时,长沙窑距今有一千多年,因此外表釉层大多数都有均匀的、丝丝相扣的细密开片,自然流畅,很有美感。
相关链接
“黑石号”沉船
公元826年,在唐代对外贸易据点的扬州(贞观十七年太宗谕令设置三路市舶司之一),一艘装载着大量中国物资的阿拉伯大商船,迎着季风扬帆出航。这艘商船沿着大陆边缘的东南海进入中国南海航行,在季风引导下行船至苏门答腊西南方格拉萨海峡时,不幸撞击到黑色大礁岩,近20米长的船身就此沉没于距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不及两哩、深达17米的海底中。
1998年,德国人提尔曼·华特方(Tilman Walterfang)到这里度假潜水时,发现了这艘沉船。
1999年6月,德国“海洋探险公司”对沉船进行了打捞作业,有关古船的秘密,也随之被一一揭开。在沉船的不远处,有一块巨大的黑色礁石,勘察人员推测它很可能就是令古船沉没的罪魁祸首,沉船因此被命名为“黑石号”。据专家后来的统计,“黑石号”上装运了5万多件长沙窑釉下多彩产品,已被新加坡一家公司买断,仅有少量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