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瓷器陶艺 >> 中国古董教父的陨落:记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瓷器 >> 瓷器陶艺 >> 中国古董教父的陨落:记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

中国古董教父的陨落:记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

作者:佚名      瓷器陶艺编辑:admin     
安思远 《中国近代书画》 安思远 《中国近代书画》 王方宇(左)同安思远的合影 王方宇(左)同安思远的合影 安思远在纽约寓所,1980年 安思远在纽约寓所,1980年

  “中国古董教父”的陨落

  ——记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

  撰文/梁晓新

  

  在现当代美国的亚洲艺术学术圈、收藏圈和古董圈中,有一位被称为“教父级”的传奇人物,他凭借着敏锐过人的鉴赏眼光、鲜明的个人魅力、果断的商业头脑,成为一位跨越半个世纪之久的杰出亚洲艺术品鉴赏家和古董商。他的位于曼哈顿的私宅中陈列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博物馆级艺术珍品,如同他本人曲折的人生经历一样,闪耀着不可思议的光芒。他就是安思远(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一位犹太籍纽约知名的牙医大夫的儿子、一位烟不离手、永远穿着马靴的牛排饕客、一个天才般的古董冒险家,于2014年8月3日辞世,享年85岁。

  19岁将烟壶卖给博物馆

  朋友们都称呼他为“An American Mandarin”——美国籍的满大人。是的,安思远从幼小年龄开始,即经历了各种与中国古董邂逅的神奇故事,这仿佛预示着他终其一生与东方艺术的结下的不解之缘。6岁时,他独自在母亲的遗物中找回一套玻璃杯;高中时,他已经开始从二手旧货店中淘宝,再转手卖给古董店挣钱;稍后,他转去瑞士深造建筑学,并在课余以天赋才能创作油画,不但获得好评,还颇得市场认可,他索性卖画维持生活,并有余资来继续他的私人嗜好——收集当时无人问津的中国邮票。“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人关注中国的邮票,但对我来说。它们却非常新奇有趣,而且极其便宜。”这算是安思远与中国的最初邂逅吧!很快,他的兴趣转向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鼻烟壶。不久之后,他通过一位古董商成功将一整套鼻烟壶卖给了蒙特利尔博物馆,从此,安思远正式走进了古玩商这个职业。 这时,他年方十九。

安思远与纽约冬季古董展参展商海伦·史密斯在Ellsworth and Goldie Ltd安思远与纽约冬季古董展参展商海伦·史密斯在Ellsworth and Goldie Ltd

  明朝花瓶牵线偶遇良师

  安思远与生俱来的对艺术与美的认知,使他很快遇到了他的职业生命中第一位重要人物。1948年从欧洲回到美国后,安思远进入了一间专卖英国与德国陶瓷的公司工作。一次,他将一件在曼哈顿的旧货店中买来的中国花瓶送给公司老板看,并强调这是一件中国明朝的花瓶。将信将疑的老板将这个看起来过于自信的年轻人送往爱丽丝•庞耐处求证。没想到,这件小事却成了安思远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爱丽丝•庞耐(Alice Boney 1901–1989)同样是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古玩商,早在1924年,年仅22岁的庞耐就和新婚不久的丈夫共同在纽约第54街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一家经营中国艺术品的画廊——Jan Kleykamp。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艺术界对中国艺术知之甚少,庞耐以精美的中国艺术品巧妙地布置她的私宅,熙来攘往的名流贵客们遂能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和了解东方艺术的魅力,这种高雅而不着一丝商业痕迹的方式,蔚成风尚,连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的馆长艾伦•普利斯特(Alan Priest)都是座上客。庞耐女士以她的独特魅力和智慧,对于在早期的美国启蒙和推广中国艺术品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确认了那件明代花瓶的同时,庞耐也以其敏锐过人的眼光看到了早熟的、充满艺术天分的安思远的命运和前途。她不仅将安思远带入了著名的学者和专家的圈子,并开始责无旁贷、全心全意地指导安思远对中国和日本艺术的了解和掌握。一如她本人自学出道的方式,庞耐鼓励安思远以最直接的实践方式来学习鉴定中国陶瓷、家具与绘画:先在庞耐处研习某件骨董,然后再去外面的古董店中寻找相似的东西。毫无疑问,庞耐对中国艺术的了解以及其优雅的经营方式,深刻地影响了年青的安思远,而庞耐与安思远珍贵的友谊和亲密合作长达40年之久,那件缘起的明代花瓶也在安思远的个人珍藏中一直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出于感谢与怀念之情,1982年,安思远以庞耐的名义向耶鲁大学的艺术馆捐赠了几件重要藏品。

  在庞耐的朋友圈中,另有一位学术地位崇高的亚洲艺术学者也对安思远另眼相看、赞许有加,他就是时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的馆长艾伦•普利斯特。这位学识渊博、性格古怪的美国第二代亚洲艺术学者,与庞耐一起劝说安思远进入大都会博物馆工作,为此,他们安排了安思远在1948年进入耶鲁大学远东语言学校进行正规学习。就是在这里,安思远的幸运再一次降临,他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二位重要的导师——王方宇教授(1913–1997)。

  王方宇生于北京,1936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1944年负笈美国,194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1955年至1965年耶鲁大学任教。他三岁起就学习书法,对中国书画的研究造诣极深,著作丰富。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张大千手中得到一批八大山人的作品,从此潜心研究,积数十年之力,成为海内外研究八大的权威及最重要收藏家之一。1988年至1989年,他重返耶鲁大学讲授八大山人生活及艺术,并向海内外重要公私收藏相借,举办八大山人书画艺术展览,并与班宗华教授、史文慧女士合编展览图录。他去世后,其子王少方根据父亲遗嘱,将王氏所收八大书画精华,皆捐赠给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这位醉心古代艺术同时又探索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教授,成为了安思远的中文老师。而“安思远”这个谐音又富有寓意的名字,正是来自王方宇:“因为这个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心绪远方,神游方外。”

安思远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住所安思远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住所

  早于王世襄研究推广明式家具

  安思远从王方宇的眼中看到了另一个更加广阔和迷人的中国古代艺术世界,这使他对中国艺术品越来越渴求,他开始频繁进出曼哈顿的艺术品拍卖会,常常开着车将王方宇直接从课堂上接走,赶赴拍卖会。后来王教授承认,即使是学生身份的安思远,在当时都已经拥有了连他都羡慕的珍贵罕有的藏品,他特别赞同安思远这种实践式的学习方式——抛开繁重的理论书本,直接上手实物。安思远认为艺术品收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收藏家就等同艺术家,他的收藏品即代表了知识、品味、性格和纪律,如同收藏家本人的作品。

  安思远从檀香山的兵役退伍后,开始周游美国各地搜寻中国艺术品,并在1960年与詹姆士•高迪(James Goldie)在纽约市合作创办了一个画廊——Ellsworth and Goldie Ltd.,售卖英国家具与装饰品,以及亚洲艺术。在重新设计和装修这个画廊时,安思远的艺术天赋与早年学习的建筑知识得以尽情发挥。可能受到了庞耐的影响和启发,安思远也将他喜爱的骨董巧妙地融入到了画廊及他的私人住宅的室内装修环境当中。凭着过人的判断力和胆识,安思远的生意越做越好,他的客户名单中,不仅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美术馆等这类国家级别收藏机构,也有像克利斯蒂安·修曼(Christian Humann)和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3d)这样的大银行家和实业家,他的声望地位和权威性可谓一时无俩。

  早在1957年,安思远就开始对中国的明代家具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同样是得益于他的恩师庞耐的提示。彼时,中国古代家具还被认为仅仅是生活用具,没有达到艺术品鉴赏收藏的档次,但从那些简约的造型和线条当中,安思远发现了一种含蓄的、富有东方哲理的美,他开始精心研究明清硬木家具,并择机购入。为了了解卯榫结构,他常常将买回来的家具亲手拆散再重装。当然,他的这种与西方主流收藏不符的举动受到了同行的嘲笑。1971年,安思远出版了他赖以成名的著作——《中国家具——明代与清早期的硬木实例(Chinese Furniture:Hardwood Examples of the Ming and Early Ch'ing Dynasty)》,这本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著作不但充满了详实的历史背景知识,也附有详细的制作工艺和卯榫结构的图解,让所有人耳目一新,将西方人对于中国古代家具的认识提高到了崭新的艺术高度,甚至直接引发了一股收藏热潮。安思远随后又相继出版了《夏威夷收藏的中国硬木家具(Chinese Hardwood Furniture in Hawaiian Collection)》(1982)、《风格的实质:晚明与清早期中国家具(Essence of Style: Chinese Furniture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1998)、《洪氏收藏中国家具(Chinese Furniture: The Hung Collection)》(2005),“明代皇帝”这样的昵称遂不胫而走。而在中国内地,“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则与之遥相呼应,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也相继出版了《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锦灰堆》等重要著作。这两个人,一中一西,一内一外,共同缔造了一个中国明式家具的收藏鉴赏历史。

  从家具收藏鉴赏拓展到明式建筑,安思远在1991年于香港成立了一个非牟利性质的抢救安徽古民居基金会——中国传统艺术基金会(China Heritage Arts Foundation),并带头捐款,使得在之后的几年里,多座濒于倒塌的古民居得以修葺。鉴于他的卓越贡献,安徽徽州地区政府在1993年授予他荣誉市民奖章,并委任他为徽州文物交流协会的荣誉顾问。

  安思远的收藏品味非常宽广而多元化,除了明式家具以外,还包括青铜器、陶器、石雕造像、唐俑宋瓷、写经碑拓、壁画地毯、玉器象牙、明清官窑、名家字画、现代名家等,真可谓是上溯商周,直跨当代。就其藏品的数量、珍稀度、艺术品位来说,在世界范围能与之比肩的收藏家着实不多。走进安思远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住所内,这些随处陈列放置的珍玩宝物,连绵不断、目不暇给,真是堪称小型博物馆,犹如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代艺术史展现眼前,令人肃然起敬,“中国古董教父”的美誉实不为过。他还有两段最为国内圈子里的人熟知的佳话,就是2000年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被盗的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汉白玉武士石板,以及2003年将其所藏的最善本《淳化阁帖》四卷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博物馆。两件事使他的独到眼光、慎密头脑与豁达胸怀,展露无遗。安思远令人称道的生意头脑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这也许是世界上所有最成功的艺术品商人几乎都是犹太籍的秘密之一吧。1981年,美国著名收藏家克里斯蒂安•修曼辞世,安思远决定以惊人的一千两百万美元购入了修曼的1600件以印度和东南亚艺术品为主的“泛亚”古代艺术品,这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很快得到了市场的回应:其中的半数很快售出,其余部分分别在1982年和1990年由佳士得和苏富比举办的专场拍卖会上售出,而安思远自己仅保留了少量他最为钟爱的中国及东亚艺术品。此事进一步证明了安思远无与伦比的生意眼光和魄力,并完全树立了他的亚洲艺术品鉴赏家和经销商的世界级权威地位。

安思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板安思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五代王处直墓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石板

  大师的谢幕  时代的终结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中国内战等客观原因,大量精美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流向西方,考古挖掘、学术研究、收藏拍卖开始形成热潮,并造就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收藏中国艺术品的黄金时代,一批收藏巨擘也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随着像布伦达治(1887年-1973年)、赛克勒博士(1913年-1987年)、玻西瓦尔•大维德爵士(1892年-1964年)、玫茵堂主人(1918–2009)等这样的世界级大藏家的纷纷离去,一个西方收藏中国艺术的时代宣告行将结束。而最后的安思远,就是那块落下的帷幕。

  安思远的辞世象征了西方世界上一个中国艺术收藏史的结束,作为一位最后一位魁斗式、具有集大成者意味的收藏家兼古董商,安思远的生命中,一直延续保持了属于他的那个时代的特征:热爱、尊重、坚持、学习和豁达。是收藏家还是古董商?这两个通常被认为是互相抵触的身份,却在安思远的身上得到了和谐的共存。他与两位恩师爱丽丝•庞耐女士和王方宇教授的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以及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考证,再配上他本人极高的艺术天赋与眼光品味,完整地阐述了一位真正意义的古董商和收藏家的特质,学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也在安思远身上体现无遗。文化文明的传递延续和传播,需要整整一个社会阶级来维持和保护, 在这个新旧两代、东西交汇的新时代里,目送老一辈藏家们离去的同时,在迅速崛起的中国收藏家势力和版图之内,也许财力不是问题,但还能出现像安思远这样的具有世界文化胸怀和视野的收藏家吗?

  梁晓新

  正观堂主人

  资深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投资顾问

  前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首席代表

  香港宝港拍卖公司艺术总监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