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为了配合辽源至长春铁路工程建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东辽县建安镇榆泉村4组,对“杨树排子遗址”进行了一次科学考古发掘。
这次发掘在遗址铁路通过部位布下了长60米、宽3米的探沟,发掘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在探沟内距地表深约70厘米至1米处,除发现有3处较明显红烧土、木炭等遗迹外,在T1中段还发现两处相距较近又很集中,并露出大量残瓦和一些石块排列等堆积现象。
这次发掘在探沟内发现数量最多的为泥质灰色布纹残瓦,瓦片普遍显得略薄,出土较典型遗物共104件。建筑构件有连珠兽面纹瓦当、两种筒、板瓦、灰砖残块和两种带指压及斜戳点纹沟滴檐瓦残件等;轮制泥质灰硬陶器类主要有罐、瓮、甑、钵、器盖等。
瓷器分细、粗两种,细瓷类有乳白釉瓷碗残件、带刻划花纹图案较薄白釉瓷碟残件、薄瓷器口沿等;粗瓷类有黑釉大瓮口沿、四系粗瓷瓶残件、黑釉器表带浮雕花草纹粗瓷器底等。铜器有一件表面刻划一排对称式“<”形纹铜饰件和两枚铸有“大观”和“嘉祐”年号古钱币。铁器有钉、刀、甲片等。骨器主要是采用很坚硬的兽骨制成,其种类有针、簪、匙等。簪类中有一件较精美呈灰白色,是用类似玉或琉璃料而制成。在发掘时从瓦片和陶器旁边还常发现一些动物牙齿和骨骼等。
根据这次发掘出的两枚宋代古钱和整个器物形制特征来看,此遗址年代当为金代晚期,距今约有800多年。这次所出略完整连珠兽面纹瓦当,不仅对遗址起到了一定的断代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这种瓦当纹形特点,在辽金时期整体建筑风格上均普遍较流行。这一时期泥质灰布纹瓦形状厚大,可能为辽代早期所烧制。瓦块多数形小而又稍薄,其年代可定为金晚期。
这批瓮、甑类较大型陶器的发现,对今后吉林省更进一步研究800年前金代晚期有关女真族当时制陶技术及所流行的纹饰特点等将会提供一些较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