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省临城县申报的邢窑烧制技艺榜上有名。
邢窑,是我国白瓷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陆羽《茶经》这样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到了元代以后,邢窑却神秘地消失了。邢窑遗址在哪里?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几代考古工作者为解开邢窑之谜做着不懈的努力,张志忠便是其中之一。凭着执着的努力,他终于让沉寂千年的白瓷重放异彩。
日前,记者走进张志忠的工作室,只见架子上、桌子上满是一排排制好的坯—瓶、壶、罐、碗。拉坯机旋转着,张志忠现场演示拉坯,只见一团白色的胎泥,在他的手中一会儿工夫便变成圆圆的碗。张志忠说:“别看拉坯才几分钟,我可是练了三十年的功!”
如果说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绝唱”,他就是让这曲“绝唱”重放异彩的人
张志忠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白瓷的情景。1981年春天,张志忠首次与专家一起参加临城县祁村唐代邢窑遗址的挖掘。扒开1.5米厚的黄土,发现了60厘米厚的瓷片堆积层。深埋在地下千年之久的一件件器物渐渐浮出,那“釉色洁白如雪”的细白瓷残件,那保存较完整的白瓷制品,让张志忠惊叹不已。他当时就对自己说:“我得做这个事,我得把白瓷烧出来。”从此,张志忠与白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1年4月,在临城召开的“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上,一位北京的陶瓷专家说:“不解决拉坯技术,恢复邢瓷只是一句空话。”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张志忠。
北方拉坯工艺几近失传,张志忠慕名去了景德镇。他花钱买了一张参观古窑瓷厂的门票,在这里看到了拉坯的老师傅。可一打听,他傻了眼:这儿的技术不外传。
多方打听得知,这个厂的厂办主任是临城东镇人。张志忠找这位老乡帮忙,可好说歹说厂长仍然不同意。于是,他在附近找了一个简陋的旅店住下来,每天找厂长软磨硬泡。29天后,厂长被他的真情所感动,破例让他进厂当学徒。他拜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退休的70多岁的拉坯大师程光逵为师,每天利用中午或晚上下班后的时间,用别人剩下的泥跟师傅学艺。
张志忠学成归来了。但是,没有好的原料如何烧制白瓷?
张志忠想,既然临城有白瓷遗址,那附近就一定有原料。于是,他骑上自行车漫山遍野地找。此后的一年里,他走遍了临城的山,终于找全了材料。
之后,张志忠和有关专家在内丘、临城进行了大量实地勘查,对白瓷艺术造型、装饰技法以及工艺技术路线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经过上百次试验,成功仿制出玉璧底碗、玉环底碗、平底碗、执壶、白瓷盒、白瓷瓶、白瓷坛等20多种产品。
如果说探索白瓷之路是一种“心的冶炼”,他在这冶炼中锻铸了“执着”
仿制邢窑白瓷需要有样本,张志忠与邢窑研究组的成员一起到西北、华东进行考察。
在陕西省博物馆,张志忠看到了一只典型的邢白瓷盖罐,胎白质坚釉色光润透明的花口钵,令他眼前一亮。他举起了手中的相机。闪光灯引来了工作人员,要他把胶卷曝了光。文物不让拍照,不让用手摸,也不让拿尺子量。张志忠一边隔着玻璃比画着画图,一边想:“出土的东西都归文物部门管,研究白瓷离不开文物部门。”
回来后,张志忠找县文保所的领导,要求到文保所工作。对此,很多人十分不理解。当时,在企业工作,一个月挣35元,可在事业单位工作,一个月是28元,粮食一个月也差好几斤。尽管如此,张志忠仍然执着地要求到文保所工作。“我就是要一个文物部门的工作证。那样我就可以直接接触出土的白瓷了。”他说。
唐代,阿拉伯商人苏来蔓在他所著的《东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中国人能用陶土做成用品,里面装了酒,从外面能看到。”这种瓷器就是邢窑出产的透影白瓷。透影白瓷薄处不足1毫米,瓷化程度很高。有的用肉眼已分不出胎釉,达到了半脱胎的程度。
张志忠表示,一定要攻下透影白瓷。目前,他已委托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透影白瓷残片进行化学分析。
如果说邢白瓷是河北省一张瑰丽的文化名片,他就是擦亮这张名片的人
邢白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珍品,与越窑青瓷并驾齐驱,史称“南青北白”。
张志忠的作品多次在省级和国家级陶瓷大赛中获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2010年9月,在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上,由张志忠烧制的邢瓷“白釉长颈瓶”获得铜奖。2010年12月,张志忠创烧的作品“葫芦瓶”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银奖。2012年4月,在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上,张志忠创烧的作品邢窑“翰林罐”“长颈瓶”,被放进精品专柜,和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并列展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评价,张志忠的作品代表了邢窑传承技术的最高水平。“翰林罐”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2013年12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张志忠“中国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张志忠先后被复旦大学博物馆聘为顾问,被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聘为特约研究员。
研究中,张志忠发现,人们对白瓷的认识程度不高。他想,得让更多的人了解白瓷,喜爱白瓷,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白瓷、传承白瓷。
一次,他与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沈岳明聊天时说,咱们能不能搞一个“南青北白”邢窑越窑陶瓷展。二人的想法得到了中国古陶瓷会会长王莉英的赞同。2013年,中国古陶瓷学会年会暨“南青北白”越窑与邢窑学术研讨会在慈溪市开幕。其间举办了“南青北白”瓷器展,白瓷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近年来,张志忠多方筹资成立邢州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恢复白瓷的生产、复制与仿制,与邢台学院成立白瓷研究所,在临城、邢台建工作室,向人们介绍白瓷,给人们提供接触白瓷及白瓷工艺的平台。
张志忠说:“我和白瓷有不解之缘,我要把一生奉献给它。”
(本报通讯员 赵英丽 白风河 本报记者 耿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