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波
这些年的景德镇,承受着许多病痛。发展梦想和现实局面的严重错位,作品选拔和大师评选的严重错位,追名与逐利的严重错位,拉扯着整个景德镇的筋脉,本该配合的关节相互背离,不该合拍的关节偏偏扭在一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瓷都的光辉色彩变了又变。
面对如是症状,有人不以为然,更妄想通过肆意妄为的手段,再为眼下多谋取一些短浅的欢愉;有人则选择忍耐,以为自吞苦水是守护尊严、换得安宁的最好方法,他们只得随波逐流;也有人想要凭借一己之力为其正骨,无奈变形关节造成的疼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发不出声音,最后或是淹没在人群中,或是无奈地转身离开。
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景德镇病了,病根埋得颇深,严重到生死存亡的问题已经摆在面前,因为那些病毒恰恰就潜伏在那些最重要、最主要的几条筋脉之中。
政府与行政上的不正之风影响着市场整体,极大程度地混乱着市场价格的走向和社会公众的认知,艺术评定的公平与公正不再。而那些不具备实际艺术水平能力的伪大师、真官员通过能力职权摇身一变成为“继承突破的天才人物”,放大自身作品的艺术级别、占用最好的一些平台大肆地宣传自己的草草之作,通过权位的力量肆无忌惮地销售或变相变现自己的作品,赢得轻而易举的财富。同时,各类问题在这种无管控的形式主义下愈发丛生,从大师崇拜到大师泛滥,再到由大师现象引发的大师评定潜规则和黑幕、市场价值乱像,伤透了很多人的心。如果说职称的评定原本是一种肯定,后来它无疑成为一种对艺术家人脉和资金的考验和折磨。在景德镇,有实力没名头的艺术家想要获得市场的关注和认可并不容易,没有资金的支撑,连生存都成为问题,而想要得到买方的青睐,没有几个名头支撑更是难上加难。而一些光凭关系、凭钱凭权成名的伪艺术家,只因一字称号门庭若市,找人代笔署个名,花些钱提升职称,便又可以正大光明地卖高价糊弄人。这样的景德镇没有公平可言,恶循环一轮轮吞噬着瓷都的金字招牌。
而在院校之中,行政权职与艺术教育的混淆不分也一箭双雕射杀了“继承”与“传承”。帮派、与领导的关系、一些为提升级别而应付存在的学术研究搅乱了景德镇的个别院校。一些“伪学院派”教授名不副实、滥竽充数,只有利益,没有担当。借着学院派的抬头充分发挥拿来主义,抄袭、拷贝国外艺术家的成就,占为己用。从他们身上既找不出体现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发展的蓬勃生机和代表性,也找不出足以支撑教育、传授技艺、开拓新一代思维的能力。他们无法继承发扬中国陶瓷发展的优秀面,无法用心培育浇灌新生代,他们有限的能力反噬着当下和未来市场的种种可能性。
这条条筋脉需要即刻治疗,带来的变动,对景德镇乃至中国当代瓷市场整体来说,势必翻天覆地。景德镇是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景德镇再次站在风口浪尖,是因为政府的反腐工作。究其原因,还是在景德镇制瓷市场本身。景德镇当代瓷业乱,该说。官商勾结,该批。雅贿,该揭。
这些年景德镇仍在发展,有许多艺术和工艺上的突破值得赞颂。在浮华的聚光灯背后,在些许不光彩的案例背后,多少景德镇传统艺匠的老艺术家,以及中青年外来艺术家仍然怀着对陶瓷的满腔热血挺立在创作生产的前线。反腐事件无疑是对景德镇的当头棒喝,这一棒,将敲醒很多人很多事。也愿错位的景德镇能够以此为契机、正骨康复。毕竟输了健康,就是彻底输了成功。人如是,产业如是,国家如是。■
(作者系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上海工作站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