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是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中的珍品,系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其兴盛期仅二十余年,传世品极为少见,已知流传到至今的真品不足百件,弥足珍贵。1991年,吉林省长春市的收藏家高笠鑫曾收藏到一件瓷碗,这只碗上的诸多特征,让他意外的发现,自己或许在不经意间获得了一件汝瓷珍品。
高笠鑫:“当时得到这件汝窑时并没有资料,也没有找专家认证,人们都说这是高丽青瓷,但买了之后放在手里一直是个谜。1992年初,我见到了辽宁博物馆的馆长杨仁恺,他看到这件瓷器后表示,这不是高丽青瓷,而是汝窑。杨仁恺还为我刻了个章,上面写的是‘好古求真,偶得汝窑甚喜之’。”
杨仁恺先生提醒后,高笠鑫才开始注意到这件瓷碗身上诸多与众不同的特征。它敞口弧壁,深腹小平底, 撇足,足底有三组圆形支钉,支钉断面为白色,施满釉,釉色光亮,细腻匀净,气泡疏朗,灿若星辰,开片密布,并有蟹爪纹痕,釉色幽静雅美,胎体内有黑色杂质,外下底部有少许水侵痕,釉色粉青(略带豌豆青)造型考究,胎薄坚硬,制作工艺精湛,器型灵秀俊雅,手拉坯明显,彰显古朴。
为进一步探寻手中的瓷碗的“真身”,2007年,高笠鑫找到参与河南省汝窑挖掘整理的研究员、鉴定人赵青云。2014年,高笠鑫又来到开封,拜会了汝窑修复专家翟渊明。
翟渊明:“我修复的汝窑比较多,所以对汝窑有特殊的感觉。当高先生把碗放到我面前的时候,我说汝窑碗这么完整,你这是唯一的一件。有两件是碎的,剩下都是我修复的。台北故宫也有汝窑碗,但是它属于宫廷观赏器。而这个碗是平常的用器,就是古人的生活用品。就像一个(观赏的)好东西容易藏,而生活用品不容易藏。”
在翟渊明的解释下,高笠鑫又解开了这只碗上另一个谜团。
高笠鑫:“这个汝窑转圈有点发咖啡色,不和其他颜色同体。有的专家说这是汝窑早期的胎土特征,有的专家说没看过这个颜色的,人们有疑问很正常。”
翟渊明:“这碗下面的痕迹,是一种水锈、水沁,表明碗在某个时期过了水,是一种历史痕迹。”
此前,高笠鑫收藏的这只瓷碗曾现身吉林卫视寻宝栏目《找你》,当时记者现场电话采访了河南省古陶瓷研究会会长赵青云先生。赵青云在电话里评价:“这件作品比较完美,你看它釉色纯正、线条流畅,很可能是宫廷御用的贡品,一直流传在民间。而像这样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和国外一些大的博物馆内珍藏。这么多年它能被收藏并保持得这样完好,在民间是不多见的。”
瓷碗全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我研究收藏有二十多年,这么多年里我的感触是,收藏能给人带来快乐,能让你的心静下来,看事情不再那么浮躁。当这个经历过八百多年的碗到你的手里时,你想想它经历过多少事,那时你对待它又是什么感觉。”高笠鑫说,能收藏这只碗,是荣幸,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这份重量正是源于“传承”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