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龙泉
一、民国三年交通银行“五元”劵上的“此票不买日货”戳记
“此票不买日货”票劵,是民国三年交通银行发行的火车图案,加盖“天津”的五元劵,后盖上三枚“此票不买日货”戳记的货币。分别是:正面中间右侧竖排“此票不买日货”,左侧六字分右左竖排, 每排三字“此票不买日货”,背面中间位置戳记与正面左侧戳记同(见图1、图2)。
民国三年,即19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8月23日,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即《民四条约》,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企图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而发挥作用。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与日本同为战胜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不仅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引发了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赵家楼等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全国各地高校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嗣后至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倡议的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还在华盛顿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中国通过该条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取得了胜利。
“抵制日货”,是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人对日经济制裁的一项重大举措。“此票不买日货”是将“抵制日货”主旨口号,以戳记的形式戳印在货币上,以警示人们切记“勿忘国耻,抵制日货”。
二、民国十五年“中国银行”五元劵上的“抗日” 戳记
民国十五年,即1926年,“中国银行”发行的五元劵纸币,系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在国内各地加盖地方名称流通使用。这枚在正面中上方,戳有椭圆形紫色“抗日”戳记的“中国银行”五元劵纸币,加盖有“上海”字样。应是“抗日战争”时期,国人以铭记“抗日”大任,在日常使用的货币上,作出的警示戳。(见图3)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鏖战八年,中国伤亡至少3500万人,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