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7日 《财经郎眼》节目主题为“艺术品的腐败与崇拜”,内容充实且富有思想,面对当前秋拍季,值得大家有所思考。
本期节目中有两组十分吸引人的数据与事例:
数据一:仅用4年使中国成为世界拍卖市场最大份额
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金额968亿人民币,世界艺术品拍卖金额占比30%,居第一位,超越排名第二的美国和排名第三的英国,并且在2012年和2013年成为第一个连续3年蝉联世界艺术品拍卖金额第一位的国家。
以2013年为例,中国艺术品拍卖中:
2013年拍卖数据中国书画占比66.05%;邮品钱币、古代碑帖和瓷器杂项占比22.48%、珠宝、翡翠、名表名酒、当代工艺品等其他门类占比4.85%,而油画及当代艺术仅占比6.62%。
换言之,中国人主要在玩老祖宗的东西,在玩自己的东西。就靠这些东西,从2007年的世界艺术品拍卖总额占比7%用了仅仅4年时间增长到30%,基本没带那些号称世界级的艺术品玩,并且把中国的、老祖宗的东西的价格全部炒到世界级艺术品的价格。
数据二:拍卖市场中各种证书担保但赝品横行
国家一级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史国良估算:目前国内大拍卖公司真品约占70%,小拍卖公司真品约占30%。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办公室主任、著名收藏家吕立新说:拍卖市场上的5000件徐悲鸿作品只有5%是真品。但全部都是经过专家学者鉴定并且出示了鉴定证书或估价。
事例一:谢根荣“金缕玉衣”事件
金缕玉衣谢根荣、男、1960年生、浙江湖州人,原北京燕山华尔森集团法人代表。2002年自制假“金缕玉衣”骗贷7亿元,被判无期徒刑。
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主任牛福忠称,他用谢根荣给的玉片自己串制成“金缕玉衣”,之后牛福忠找来原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原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教授、北大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五位专家进行鉴定。
这五位“专家”当时就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外“走了一遍看看”就鉴定为汉代文物,并出具评估报告,评估价格24亿元人民币。最终,谢根荣凭借这件“金缕玉衣”做质押,向建行北京市经济开发区支行骗得5000万贷款和4亿5千万银行承兑汇票,及为之前所欠银行的6.6亿欠款做担保。
关键问题是,谢根荣案事发,谢根荣因贷款诈骗罪获无期徒刑、建行北京经济开发区支行行长颜林壮获刑20年并处罚金20万元、副行长赵峰获刑19年并处罚金10万元,另有3人获刑2-7年不等并处罚金。
但是为“金缕玉衣”出具评估报告和估价的五位专家,因为“学术自由”和“水平有限”没有被追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事例二:苏敏罗诉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败诉
2005年上海收藏家苏敏罗女士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的“2005年秋季拍卖会油画雕塑专场”上以230万的价格拍得吴冠中的一幅《池塘》画作,并支付佣金23万,共计总价253万。
2008年,苏敏罗女士携画作拜访吴冠中,吴冠中确认该画为伪作,并在画作玻璃上题写“此画非我所做,系伪作”,2008年7月1日”苏敏罗女士随即将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但是最终,苏敏罗女士败诉,被驳回一切诉讼请求。
当然,这案件中关联了许多法律条文、程序和文书,瀚海公司在拍卖交易过程中的一系列免责声明帮助他们在诉讼中获胜。
根据规定:必须找3位“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签字认定才能推翻免责条款。所以,就算是吴冠中本人说是伪作都没有用。这就又回到了上一个事例。
从08年到现在,已经6年过去了,在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苏敏罗”的数量不降反增,渐有泛滥之势,连画家自己打假也基本都不得维权。
由此衍生出当前艺术品收藏行业两大问题:
1、“专家们”垄断定价权——收钱盖章,虚假鉴定
2、“拍卖行”无责任拍卖——卖假无罪,推波助澜
就因上面这两大问题使得我国现在艺术品市场腐败重生,最终受害者当然还是我们这些小众投资人。
但是: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把这句话套在艺术品收藏领域,艺术品收藏最终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
199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曾经拍卖四张梨花木椅子,但最后被证实是赝品。之后苏富比拍卖公司马上将成交额还给了买家,并且所有参与过鉴定这四张梨花木椅子签过字的专家全部辞职。
华夏古泉网:
赝品:前蜀·永平元宝2013年5月聊天室拍卖中,华夏古泉网曾经网拍一枚【前蜀·永平元宝】,成交金额19425元。半年后因发现属同模伪造,主动召回此枚赝品古钱币。并立即于当年11月份将成交额返还买家。
赝品:明·隆庆通宝2012年6月限时拍专场中,华夏古泉网曾网拍一枚【明·隆庆通宝】,成交金额1260元。买家自购买后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发现此枚属赝品,联系到华夏古泉网,2013年10月同样获得索赔。
健康的市场需要这些有责任心、有信誉的机构支撑,才能将中国市场做大做活。
《卢芹斋传》中有一段叙述:今天中国文物面临的重大危机,并非所谓文物外流,而是文物的作假与卖假。我们常听到一种理论,说有赝品才有研究的乐趣,如果文物全都是真的,那鉴定的学问就无用武之地,也失去了捡漏的可能。按照这种说法,好像赝品越多,收藏就越有乐趣,其实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