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咸丰钱币
咸丰元宝
咸丰通宝
“咸丰”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种类繁多的钱币。
咸丰元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鸦片战争、列强的掠夺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 。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 ,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造成铁钱、铅钱代替铜钱。咸丰元年时,规定钱重一钱二分,至第二年,变为一钱,但具体铸行大多轻于规定重量。“咸丰通宝”面文有楷书等,背文满文局名有:宝源、宝泉、宝河、宝德、宝东、宝晋、宝陕、包巩、宝苏、宝广、宝桂、宝川、宝伊、宝济、宝浙、宝昌、宝福、宝台、宝武、宝南、宝云 阿克苏、宝黔,等二十四个局。其中宝台、宝德、宝广、阿克苏等局数量极少。
此后在大平军连捷,各地反清起义风起云涌下,清军疲于奔命,清廷惊慌失措。这时,清朝的军费开支大增,而税额收入大减,再加上鸦片战争的影响,导致财政拮据,为了筹款继续镇压太平军,缓解财政危机,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廷被迫鼓铸大钱。《大钱图录》说:“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军务日滋,清饷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钱。巡防王大臣续请铸当五百,当千两种。”说明咸丰大钱是在迫不行已的情况下铸行的。“咸丰重宝”始铸当十大钱,继而又开铸当五十、当百和当百以上,并令全国各省迅速铸造推行。“咸丰重宝”铸行情况十分混乱复杂,当值等次,大小轻重,铸造材质,铸造工艺,文字书体,钱文等,在各局甚至在同一局监内铸造时,都差异很大,以至有当值大小和钱体大小轻重倒置的,此外还有铁钱和铅钱。
为了能迅速推行大钱,咸丰铸钱局数量上比前朝又有增加,并在原有宝源、宝泉和各省钱局外,又设立热河宝德局,江苏宝苏局再设清江浦分局,新疆喀什局,还准许克勤郡王,设立捐铜局专铸大钱,已停铸的钱局纷纷恢复铸行。咸丰大钱的当值有多种。“咸丰重宝”当十钱的铸行最普遍,各开铸大钱的钱局都有铸行,铸造量颇丰。其次是当五十,当百大钱,当五百,当千仅宝泉局、宝源局、宝巩局、宝陕局、宝河局和克勤郡王等铸造过。除上述几种当值外,还曾铸行过当五、当二十、当四十到当四百等大钱。宝文当十,当五十大多用“重宝”,当百以上用“元宝”。但有的钱局或用“通宝”重宝,或兼用几种宝文。咸丰大钱的钱文书法,各局自成体系,差异明显。
咸丰大钱
宝泉局自咸丰三年五月起先铸当十大钱,八月又铸当五十大钱,十月增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宝泉局咸丰大钱版本较多,书体变化较复杂,币材有红铜、黄铜、铁、铅等。
宝源局自咸丰三年八月始铸当十大钱,十月开铸当五十大钱,十一月又铸当百,当千等,大钱币材用水红铜、黄铜、铁、铅等,版本、书体变化多,大小轻重差异较大。
江苏宝苏局处于清军和大平军对峙之地,铸行来源受阻,加上再供给军需开支,成为率先开铸大钱的省份之一,咸丰三年始铸咸丰当十钱,四年初开铸当十以上大钱。后又开设清江浦分局,再铸当十、当五十、当百大钱。后再增铸当二十、当三十大钱,并铸有铁大钱。宝苏局的咸丰大钱的折当等次比较特殊,其铸行的当二十、当三十大钱,全国没有几个钱局铸行过。
咸丰钱尤其是大钱的版本极多,极其繁杂,归结起来有以下特点:
一、币值复杂,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当八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千十五种。
二、重量变化大,因不断减重而造成轻重倒置 ,最大的“元宝”达2.9公斤(江苏宝苏局),最小的“通宝”形似鹅服,不足1克。当五十的重于当百的,当百的轻于当五十的。
三、币名复杂,一般“通宝”为小平钱,当百以下为重宝,当百以上为“元宝”,但有的省份不受约束,任意决定。
四、材料复杂,有青铜、黄铜、红铜、紫铜、铁、铅等。
五、钱文复杂,字体有楷书、宋体、隶书等字数钟。少的有六字,多的十余字。但咸丰大钱行用不久,咸丰四年便下令停铸了当千、当百、四百、三百、二百大钱,并严查私铸。因为大钱的铸行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停铸是必然的。据《清史稿》记载,“大钱当千、当百、以折当过重,最先废。当百,当五十缓废。”
清代大钱除了咸丰大钱以外,还有同治、光绪两朝大钱,咸丰大钱是与制钱相对而言的大额当值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国库空虚的形势下,由咸丰强行推行的,大钱破坏了自顺治以来一贯推行的制钱制度,以少量的钱币材料,铸成量当值高出制钱若干倍的大钱投入流通,以“虚钱”来代替“实钱”造成货币贬值。
2、新疆红钱
新疆红钱
从乾隆时开始,清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对于当地用钱形制也作出了规定。新疆钱币以紫铜(红铜)为原料,钱呈红色,因而称之为“新疆红钱”,背文用满文,还有用维文的。自乾隆朝开始,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到宣统都铸行过年号“红钱”。前后有150年的历史,铸造的时间不短,但铸量都不多,其中珍品也不少,其中叶尔羌局所铸“乾隆通宝”是新疆最早的“新红钱”,(相对于旧普尔红钱而言)。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历代中央政权对该地区的统治和管理都在逐步地改进和加强。早在康熙年间,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等就勾结沙俄,制造分裂,破坏统一,康熙帝曾多次用兵,平息叛乱,到17世纪中叶,准噶尔部再度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在新疆设立伊梨将军衙门,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接受当地军官的建议,首先在叶尔羌设立铸钱局,铸行“乾隆通宝”红钱,叶尔羌本身不产铜,是靠销毁旧普尔钱铸的,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文穿右是维吾尔文“叶尔羌”,穿左为满文,因当时译音不准,而铸成“叶尔奇木”两年后改铸为“叶尔羌”。背满文“叶尔奇木”钱文高隆清晰,钱体厚重,铜度纯净,色泽滋润,极罕见,是为珍品。乾隆二十六年,再设阿克苏钱局,三十年时,阿克苏局迁到乌什,立乌什局。四十年时,设立伊犁宝伊局,都铸有“乾隆通宝”红钱。阿克苏局,乌什局所铸,背文左为满文,右为维文局名;宝伊局钱,背文不用维文,而用满文“宝伊”,在穿左右,与内地制钱相同。此后,在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等年不定期铸有“乾隆通宝”红钱,但统称为后铸“乾隆通宝”红钱。这些后铸乾隆红钱大多比乾隆时期铸造的轻薄,钱文也因铸时,铸地不同而有异。有维文钱,“阿克苏”“库车”等,有满文“宝伊,宝库”等,还有的在背文穿上下铸“喀十、库十、阿十、九”等字和星月纹的。
嘉庆年间 新疆仅有阿克苏、宝伊两局铸钱。阿克苏钱“嘉庆通宝”,背左为满文,右为维文“阿克苏”。宝伊局钱,面文为“嘉庆通宝”,背文为满文“宝伊”。嘉庆红钱比较规整,版别简单。
“道光通宝”红钱也由阿克苏和宝伊局铸造,背文变化比嘉庆红钱复杂。阿克苏局钱背文有多种,有穿左右为满文,维文“阿克苏”的;有穿左右为满文,维文局名,穿上为“八年”,穿下为“五”或“十”的。宝伊局背穿左右为满文“宝伊”。此外库车局在光绪年间曾铸行过一批“道先通宝”红钱。
咸丰初年新疆叶尔羌、阿克苏、库车、宝伊等局铸“咸丰通宝”红钱,仍依各局以前铸乾隆、嘉庆、道光等钱制,面文汉文,背文因局而异。叶尔羌局自从乾隆三十三年停铸后,重新开工铸咸丰钱,背文左为满文,右为维文“叶尔羌”,穿上下有“当十”两字;阿克苏钱局,穿左满文,右维文“阿克苏”有当五、当十钱。宝伊局钱,背文穿左右为满文“宝伊”。叶尔羌局钱,除咸丰初年当十“咸丰通宝”外,还有当五十,当百两种大钱,当五十者,面文为“咸丰重宝”,当百者,面文“咸丰元宝”其他如阿克苏,库车等局所铸大钱与叶尔羌局相同,除小型当十“咸丰通宝”外,还有当五十,当百两种。宝伊局曾铸过当四、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大钱,宝文叫法与内地相同。宝迪局于咸丰五年开铸大钱,有当八、当十的“咸丰重宝”,当八十的“咸丰元宝”共三种,背文与内地相同。
同治年间的新疆红钱有叶尔羌,阿克苏、库车、宝伊四局铸行。有当五、当十钱的“同治通宝”宝伊局还铸有当四钱的“同治通宝”。在光绪时库车局后铸了一些“同治通宝”红钱,钱背文字变化较多,且有星月纹。
在光绪年间新疆铸行的“光绪通宝”红钱。没有重宝大钱。有阿克苏局,库车局,出的“光绪通宝”红钱。
宣统年间全国大部分钱局已停铸,新疆仅库车局铸有“宣统通宝”红钱,大小重量与一般宝文为通宝的红钱相仿,是新疆红钱的一种,数量较少。
3、太平天国钱币
太平天国(楷书)
太平天国(宋体)
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期间持续十六年,纵横十五省。对满清王朝进行了沉重的打击,加快了灭亡,太平天国在其存在期间的铸币情况如何呢?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后,遂颁发《天朝田亩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办法。力图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这一土地纲领虽未彻底实施,但对农民夺回土地,不缴或少缴地租的行动加以保护,勒令地主富豪多交赋税,减轻人民负担,还是有力的“武器”。同时,太平天国还允许自由贸易,不准囤积居奇。财政上鼓铸钱币,实行经税政策。太平天国开始铸钱是在咸丰三年(1853)七月,那一年在天京朝天宫开炉铸造,设有专司其事的人,职同指挥。试制多时,终于在次年六月铸造成功,开始发行。不久,在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徽州、衡阳等地,也开始铸行。太平天国钱币材多种,主要为铜铁,也有金银,但很罕见,所有铸币,均不记值。面背文多变,有面为“天国”背“通宝”的;有面为“天国”背“圣宝”的;有面为“太平天国”背“圣宝”的;有面为“天国圣宝”背“太平”的,等等。
大平天国钱可分为八个种类:
一、最早铸造的径3.5厘米面文“天国”二字列穿上下,背“通宝”二字在穿左右,有楷体及仿宋字体二种,因传世极稀,早年未为人知,近年始渐出现,有一种钱的面文直书“天国”二字背也直书“圣宝”二字,此一枚钱应为改制钱,此后天国铸钱均称“圣宝”二字,多发现于南京附近,也可能为初期所铸。太平天国传世有一镂花大钱,可能是开炉,镇库之用,极罕见,颇为珍贵。
二、有一种极稀见之小圆钱,径2.2厘米,缘郭整齐。面文直书“天国”二字,背文直书“圣宝”二字,形扁而润,“天”字上划特长宝盖头更润,在南京附近多有发现,为第一种类稍后之钱。
三、楷书圣宝钱。钱文楷书,作“太平天国”,直读,背书“圣宝”二字,直读,因此也俗称“真圣宝”,黄铜,阔轮。书法铸工铜质均佳。钱径2.5厘米,2.8厘米,3.5厘米,较大的有5厘米的,锉磨精细,颇为美观。另有一种大钱,文字铜质与上类相似,可能为一时一地所出,是否为常用钱,则难以判断。这一套“王品钱”在安徽,江苏多有发现。
四、宋体圣宝钱。钱文排列式与前一类相同,只是钱文改用仿宋体,书法颇美,铜色发白,含锡量大,分量较优生,而锉磨较差,从表现看来,略亿砂铜,这一系统似有四等钱,窄轮大字,别具风格,多发现在湖南一带,可能为太平军将领所铸。
五、隐起文背圣宝。钱文与前一类相同,背文“圣宝”二字横列。书法隐起,阔轮,黄铜,也分为四等,比前套略轻,在湖南北部多有发现。
六、厚肉楷书太平天国钱,背文圣宝二字直列,书法平平,铜色较差,铸工尚佳,有大小多种,但都为小平钱,只因减重而形成大小不一。
七、楷书横列圣宝钱,其面文排列为,右“太”左“平”,上“天”下“国”。在我国古钱中,颇为独特,背文“圣宝”横列,书法一般。有大小两种,其间略有差异。多在江西,浙江一带发现。另有一面文上“天”下“国”右“圣”,背横列“太平”者。
八、大平圣宝钱,面文“太平圣宝”,楷书顺读,背文“天国”,横书。有大小两品,黄色泛白。数量较多,多发现于南京一带。太平天国钱币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因现今大平天国钱币伪作太多,鱼龙混杂,给钱币研究工作造成了很大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