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币是一种外形与刀极相似的先秦货币,在齐、赵、燕等当时东方的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发达的地区流通极广泛,是由一种叫“削”的青铜质渔猎工具演进而成的,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有齐刀、直刀、燕刀、尖首刀。“三字刀”为齐刀的一种,是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临淄)的铸币,由于币面铸有三个字“齐法化”,所以民间习惯上称“三字刀”。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已成为东方大国,地处海滨,得渔盐之利,经济繁荣,国富民强,人们安居乐业。到战国时期,齐国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国库十分充裕,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邹忌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大臣,是齐威王的“智囊”,他在任以后,敢于给齐威王提意见,齐国政治上出现新气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趋活跃,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就增加,于是齐国货币在东部地区大量流通,从而促进了货币制度的改革,从我国历代几次出土量较大的情况看,“三字刀”基本上集中在山东的临沂、临淄、青州、济南等地,在古代货币中,可称为山东特产。
由于“三字刀”币上面铸有“齐法化”三字,因此,又称之为“齐法化”,“法化”即为法定货币的意思,货币由国家统一铸行,规定统一的形制、重量、大小,并依靠国家法令强制流通。“齐法化”由国家统一铸行后,齐国以前铸行的刀币,如“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等,也就停铸,只能作为旧币使用,因为这些币种大都由齐国各城邑所铸,货币制度尚不统一,因此,在齐威王和齐宣王时,齐国货币基本上统一于“齐法化”了,这反映了当时齐国先进的货币制度,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之前一次大的货币制度改革。
“三字刀”作为国家法定的统一货币,铸造工艺是非常考究的,其文字为古篆体,带有甲骨文遗风,精致细挺,严谨古朴,疏密均匀,平衡对称,以厚大精美而著称。据《考工记·筑氏》记载:“筑氏为削,长只,博寸,合六面成规”,即“三字刀”能“六合成规”,“规”是“圆”的意思,将六枚“三字刀”币首尾依次衔接起来,可以构成一个非常规则的大圆环,战国时期高超的铸钱工艺足以令人叹绝。因此,“三字刀”不仅有很高文物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