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铜样币
湖北省造币厂是继广东造币厂之后,较早自铸银币的省份之一。当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建立广东造币厂之后奉旨转督两湖,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奏准在湖北武昌设立造币厂,所制银币的图案与广东七钱二分银币相仿。
1894年,湖北造币厂开始铸造“本省”银币,未流通即销毁,存世极少,十分珍贵。1896年(光绪22年),开铸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流通甚广,现市场上能经常看到,价值不高,约二三百元。过去,在铸造银币之前,都要先行试铸,有的用金,有的用铜。获准后再大批铸造,投放市场。所以,试铸样币十分稀少,能流传至今的,更是罕见。
江苏藏家林志源先生偶然收到一枚湖北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铜样币,但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铜样币至今未见报道。
笔者收藏了一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铜样币,该币铜质金黄,铸造规整。重2克,直径4厘米,字体和图案与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一模一样。虽然该币边齿略有磨损,但币面和背品相较好,红锈入骨,更显百年之沧桑。
“加铸本省字样”银元并非“湖北省造本省银元”
“湖北本省银元考”一文,依据湖北官钱局壹千文钱票中的官方告示,将其中的“加铸本省字样”银元,理解为“加铸‘本省’字样”银元,即在本省二字处,特别加上引号,理解为铸有“本省”二字的银元,并进行了诸多探讨与推测。
其主要推断是,“湖北本省银元”不仅有目前所见的三种规格,还应当有五种规格;该币的不同规格,分别始铸于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到八月间;后来,可能因民间“不受欢迎”而不得不退出流通领域。等等。
分析研究表明,该文的诸多推测或判断,都有值得商榷之处。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关键推论出现差错,建立在此推论基础上的其他推测结论,往往也是错误的。
鉴于该文对湖北近代钱币的确认,已引起争论,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讨论,得出大家认可的结论。
众所周知,清代官方文献中,没有标点符号,湖北官钱局制钱票中的官方告示,亦不例外。通常,在引用清代文献时,引用者往往依据自己的理解,标注各种标点符号,非引用者本人标注时,常常要标明标注者的名字。
此告示中“加铸本省字样”文字,因加引号或不加引号,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例如:
1、“加铸‘本省’字样”银元,即在“本省”二字处加了一个引号;
对湖北银元而言,该银元指加铸有“本省”二字的银元。事也凑巧,民间流传的湖北省银元中,确有一种“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其上铸有“本省”二字,但极其罕见。
2、“加铸本省字样”银元,即“本省”二字处不加引号;
对湖北省而言,指的是铸有“湖北省” 本省字样的银元,即“湖北省造光绪元宝”,而这类银元,数量众多;
若按照该文的理解,“加铸本省字样” 银元,就是铸有“本省”字样的“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这样一来,不仅使诸多难题还未解决,反而又增加许多新的难解之谜,又得重新进行研究与考证。
举个十分浅显明了的例子:
其一:告示中的“加铸本省字样”银元,系湖北省“行用银元”,若该银元是“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的话,却为何数量极其罕见,民间几乎难得一见?
其二:如告示中所述,湖北省铸造银元时,就是借鉴外省“加铸本省字样”银元之经验,将湖北银元亦“加铸本省字样”。但是,同样是“加铸本省字样”的外省银元,却为何没有加铸“本省”二字?
实际上。湖北官方另一个《推广行用银元及银元票示》的告示中,已将前一告示中的“加铸本省字样”银元,明确地改称为“铸造本省字样银元”或“本省字样银元”。也就是说,前一告示中所说的“加铸本省字样”银元,指的就是“铸造本省字样银元”或“本省字样银元”。
这一变化,十分清晰明确地表明,“加铸本省字样”银元,就是“铸有湖北省字样”的银元,并非一定指加铸有“本省”二字字样的银元。
湖北银元局,自光绪20年开始铸造银元以来,铸造多年,数量极大。而且,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该局中途曾因某种银元流通不畅又更换另一种银元铸造。作为大量铸造而用于市面流通的银元,若是“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又为何只是凤毛麟角?
以上等等问题,充满矛盾,无法解释。实际上,“加铸本省字样”银元,指的是“加铸湖北省字样”银元。这样一来,以上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为此,特写了一篇拙文:“加铸本省字样”银元并非“湖北省造本省银元”,刚刚刊登与《江苏钱币》2007年第3期上,对有关问题,通过历史文献,加以考证和分析,以供泉友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