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扶沟出土的仿空首布的银币,但还不是当时流通的货币。
布币,也称布化、铲形币。由中国古代农具镈演变而来的铜币。
“布”字是“镈”字的同声假借字(镈是农具、锄属)。最初流行于黄河中游,以后逐渐扩大到秦、周、晋、宋、鲁、燕等国)。单位为釿,由各地诸侯和卿大夫自行铸造,币上铸有其封地地名;有的还铸有币值干支、面额等。因时代和铸有币值干支、面额等。因时代和铸行区域不同,布币的大小、形状、重量各有差异。起初的布币称原始布,器形与农具镈特别相仿,是刚从农具镈脱胎出来的早期空首布,多数没有铭文。早期的布币较多地保留着农具镈的形状,特别是布首空心,可以纳柄,因此称之为空首布,或铲币。形状不一,有“空首尖足大布”、“空首耸肩尖足布”、“空首斜肩弧足布”等名称。以后,布首变成扁平,下部分成两足,形状不一,整个布币为一块多边形的青铜平板,有器形为耸肩尖足的“尖足布”;有器形为两足尖削,踌作弧形者的“弧足布”;有器形为两足宽成方折,跨作弧形者的”桥足布“;有器型为两足和跨都作方折者的“方足布”;有器形为首部、肩部、跨部、足部,凡转折处都呈圆形的“圆足布”(圆足布中又有在首部和两足分别铸有圆穿孔的三孔布)等。布币流通地域以三晋为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贝、布、刀等币,王莽时曾仿制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