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货币: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货币形式,是商品间接交换的一般价值形态的体现,最初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在中国,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牲畜,龟贝,农具等实物货币。商夏周时期是中国实物货币发展的鼎盛期,同时也是衰落起,这时期的实物货币主要由布帛,天然贝等来充当。
铸币:指被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的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现代。
金属称量货币:一种具有货币价值形态的金属货币,简称“称量货币”。这种货币往往被熔铸成条块等形状,具体使用时或被切割成一定的大小,通过称量其重量和鉴定成色来确定价值,在商品交换中行使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不具有面额价值,如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金版等。起先,称量货币由贱金属铜铁来充当,在长期发展中,金银等贵金属由逐渐代替了铜铁。
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
参考阅读:布币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参考阅读:刀币--先秦钱币
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空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弧足空首布。
参考阅读:空首布--先秦钱币
平首布:战国时期铸布,包括(金斤)布、异形布、圆足布、方足布、尖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
金饼:一般指汉代的麒麟金和马蹄金。是汉武帝时期的黄金币。
金版:-既金钣,又称“印子金“。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黄金货币,形状又龟背形,长方形,方形等数种多出土于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铢两货币: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
三分钱: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五分钱: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36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白鹿皮币:西汉武帝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货币。汉武帝时,汉苑多鹿,就收集鹿皮做币材,以鹿皮方尺,缘以藻篑为币,直四十万钱,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因其作价太高,不久既废止。这种皮币在中国货币史上被视为纸币的滥觞,但不见实物。
白金三品: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银锡合金货币。
折二钱:当两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钱:当三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其余如折四,折五钱,均依次上推) 。
比轮:东晋时沿用东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
小平钱:直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
大钱:1、大面值的钱及大型钱的统称;2、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乃与剪凿小钱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