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拿钱买钱的时代,当退出流通市场的人民币再度现身时,它已经从一个被人们把玩的尤物化身为束之高阁的藏品。
在万家马甸邮币卡市场,人头攒动。偌大的交易厅内,不乏"豹子号"、"连体钞"特价等字眼,围观其间的,有衣着光鲜的白领,有鹤发童颜的老人,更有以收藏老版人民币为乐的行家。
讨价还价,窃窃私语……这一切让充盈其中的老版人民币显得更为神秘。
柜台前,有人拿着百元龙钞凝视,有人比较第三套人民币小全套不同价位的区别,还有人犹豫着是否入手台湾"央行"发行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钞。
一个携带着巨大财富的小众市场袭来了。
"大团结"为最
有人说,如果想珍藏一段历史,那就打人民币的主意吧。
建国以来,五套人民币已经在市面上转了一圈,其中第三套人民币的流通时间为最,历时38年。1962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首枚枣红色1角券纸币开始发行,之后第一套人民币陆续面世,直到2000年7月1日正式退出流通市场。
整体上看,第三套人民币包括壹元、贰元、伍元、拾元四种主币和壹角、贰角、伍角三种辅币,共7种面额,全套面值合计18.80元,但其版别却有9种--其中壹角券有3种版别。人们最为熟悉的则是面额最大的"大团结",举国大团结的图案深烙其心。
大全套的全家福阵容更是庞大,27个成员包括:1分、2分、5分各1张、1角蓝字2罗马、1角蓝字3罗马、水印2角平版2罗马、5角平版3罗马、1元2罗马、1元3罗马、2元五星水印、5元2罗马、5元3罗马、10元2罗马、10元3罗马等。
其中能拿出来当做"币王"的有二:枣红色壹角券和墨绿色壹角券。谈及枣红色壹角券,万家马甸邮币卡市场的一位卖家视之为珍品,我国第一次干纸印刷双面凹属它,工人自己研制的永不褪色的色粉也被它占了好处,可惜的是,枣红色壹角券成本颇高,存世1年零2个月,"短命"钞王转而化身为第三代"背绿券"。
而这枚1角钞票却由于与1964年发行的2角纸钞颜色极为相似,仅在市面上流通了14个月便遭回收待遇。其加盖五角星水印的"背绿券"2008年市价高达1.6万元,如今已是5万有余。
较为特殊的是"1钞2水印",即在1枚钞票同时印有五角星、古币2种图案的水印,第三套人民币面世前,这种手法尚未有过先例。如"女拖拉机手"和"车床工人"券开创性的采用了"五角星与古币"的混合水印,其中的古币水印形状极为特殊,在此后的历枚人民币中不曾再现。
第三套人民币的大全套因此倍为珍贵,10年时间里,上涨了20多倍。历年的市场行情显示,1999年,第三套人民币大全套(7种面值14种图案)人民币(全品)的收藏价为1000元,2001年1800元,2003年涨到2000元左右,2004年冲高至3100元,2005年继续上扬至3980元,2007年已破8000元关口,如今已达2.28万元。
同版本的小全套(全品)价格要相对较低,后3位同号售价2800元,而在2007年时,仅为230元,整套包括:大团结10元一张、炼钢5元一张、车工2元一张、女拖拉机手1元一张、5角2角各2张、1角4张、五分1张、贰分1张、1分1张共计15钱币,面值19.88元。与2000年退出流通市场时相比,11年时间,已经上涨了140倍。
第三套历时38年
这套历时38年的第三套人民币看着中国经济从低迷走了出来,它发行的时候,正值中国经济特困期,20多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拉了一把。
1962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且规定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票面额等值,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
该套纸币的设计和印刷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具体指示:原设计稿的画面面积太大,不太像票子。色彩太鲜艳,不够协调,人像一般化,个性不突出;有些票子的背面图是应该互相掉换,如原5元券的背面图景是"石油矿井",原2元券的背面图景是"露天煤矿",两者互相掉换,以"露天煤矿"用作5元券的背面图景与其正面炼钢图景配套,以"石油矿井"用作2元券的背面图景与其正面机械工业图景配套,这样更为合理……同时,稿样设计还听取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的意见。
首批"土生土长"的纸币就这样诞生了,中国从此没有借外国之力印刷纸币,完全靠的是自己。中国钱币协会常务理事周教授因第三套人民币的特殊"身世",对其尤为看好。他说,这是第一套由我国独立设计、并利用我国自行制造的设备印刷的纸币,其特殊"身世"决定它的升值潜力和空间绝不亚于第一、二套人民币。
38年间,第三套人民币走过的是一段并不短暂的历史,其间,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
1962年4月20日,1960版1角纸币发行。那时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灾害",国民经济在这三年里进入了空前的萧条;1964年4月15日,1960版2元及1962版2角纸币。这一年,中国经济经过两年多的休养生息终于走出绝境,国家计委也提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一条"三线建设"的路子由此而生;1966年1月10日,1965版10元及1962版1角纸币。史称的《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1967年12月15日,换色1962版1角纸币。是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公告》,对彼时的武斗和社会混乱现象进行了描述;1969年10月20日,1960版1元及5元纸币。中国的军工生产在这一年盲目扩大,使得国防战略费比上年猛增34%,之后分别在1970年、1971年继续递增15%和16%;1974年1月5日,1972版5角纸币。石油价格的暴涨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而在能源价格上扬的压迫下,中国得到了一个打开国门的机会;1980年4月5日,1角、2角、5角和1元硬币。这一年,诗人顾城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了成名作《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区区两行字却几乎让所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开始。之后,南方建立"经济特区"的设想让顾城的那句话兑现了。
第三套人民币一路走来,目睹了中国这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四、五套压轴
紧接着,198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与第三套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与无色荧光油墨印刷等新技术。
该套人民币的设计风格带着些许中国民族的传统艺术色彩,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中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纹饰全部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而在印制方面,主景采用大幅人物头像水印,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线条图景和明暗层次更为突出。
如果说,第三套是流通时间最长的人民币,那么第四套当属筹划设计时间最长的纸币。
从196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设想,到1985年5月定案,历时18年,这期间经历了曲折干扰,才冒出了这么一个尤物。
而它也有着太多的第一:第一次使用固定人像水印;第一套有"百元大钞"的人民币;第一次使用安全线;第一次使用7种文字;第一次采用高面额设计;第一次使用磁性油墨……
如今,第四套人民币小全套(100元、5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各一张,1、2、5分纸币各一张,面值:168.88元)后四位同号且全品的在售价已达530至750元。大全套后四位同号的价格已达7000至9000元。
中国收藏家协会钱币收藏委员会秘书长储侠表示,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的钱币中,第四套人民币80版券是目前比较物美价廉的藏品,这部分券的存世量还没有第三套人民币中的2元券多,具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它的上涨同市场一度的传闻有很大关系,而这样的传闻无非是"退出流通"之类。不过,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发布第四套人民币退出流通的相关公告。
央行网站显示,目前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是第四套人民币和第五套人民币,以第五套为主,两套人民币同时等值流通;流通的纸币有:1、2、5角,1、2、5、10、20、50、100元;硬币有1角,5角和1元。
而现在的藏品市场,不单冒出第四套人民币的收藏热,就连第五套人民币的豹子号(同一种面值的后三位是3同号)也被市场连连炒高,有些精品号的组合,价格高达4000多元。
战火中的第一套
时至今日,五套人民币已经发行,有的被回收,有的还在收藏品市场被把玩,或者深藏于家中的藏书阁,期待未来的大价,而那些手握第一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的藏家们已经收获了。
据钱币中国顾问包小姐介绍,第一套人民币全套已经430万元,而在两个月之前,390元就能到手。她说,第一套人民币已经算"文物"了,投资回报率相当高,全国没有几套,价格也是越来越高。
回溯第一套人民币的跨越,已经有些年头了。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告捷,亟须统一货币将各个解放区打通。这时,中国金融货币史上迎来了一个大日子--1948年12月1日,西北农民银行和晋察冀边区的华北银行以及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合并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诞生在石家庄,同时发行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简称人民币,其上"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由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题写。当下流转与邮币卡市场的"第一套人民币",就是那时候诞生的。
10元、20元和50元成为首批发行的券别,且华北、山东和西北三大解放区成为最先的试点。随后1元、5元和100元三种券别陆续登场,各个解放区的流通货币逐渐被"人民币"所覆盖。
从1948年12月到1953年12月,央行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人民币,最小面额1元,最大面额50000元。
其中被称为"十二珍品"的包括:10000元的"骆驼队"和"牧马图",5000元"牧羊图"和"蒙古包"、1000元"牧马图"、500元"瞻德城"、50000元"新华门"和"收割机"、5000元"渭河桥"、100元"帆船图"、20元"打场图"、5元"水牛图"。前8种尤为重要。
7年,第一套人民币的流通生命线就结束了。
刹那芳华,方显珍贵。
2011年春拍,上海衡天上拍的"1948-1950年第一版人民币六十枚大全套"以552万元易主。其中,六枚少数民族文字关键票品的品相依次为:伍佰圆"瞻德城"七成新;壹仟圆"马饮水"九五成新;伍仟圆"牧羊"九成新;伍仟圆"蒙古包"八成新;壹万元"牧马"八成新;壹万元"骆驼队"八五成新;其余五十四枚品相绝大部分九成至全新。
但是,第一套人民币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面额过大、图形设计多样等。这些不足,抹杀第一套生命的同时,也为第二套人民币开了扇窗。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在样式上有了新的突破,不仅打破了原有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而且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
1964年5月15日,该套人民币退出流通的同时,也结束了外国给新中国印刷纸币的历史。现在,第二套人民币大全套(主辅币11种面额,15种版别)的市场售价已快冲破40万元大关。
从苏币到人民币
最早追溯,应该是苏币。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泽民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处在残酷战争环境下的临时中央政府,经济补给极为困难,毛泽民也面临较大的压力。
1932年3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正式成立。当时,算上毛泽民只有5名工作人员,启动资金仅100万元。
国家银行成立之前,江西工农银行和闽西工农银行曾发行过纸币。彼时,国民政府的法币、白区的杂币也在中央苏区流通,苏区的金融市场势必受到影响,苏区发行统一货币已成当务之急。
解决纸张、油墨、设计等一系列问题之后,1932年7月7日,国家银行正式发行统一的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又称"苏维埃国币",有1元、5角、2角、1角、5分5种票面。1元票正面为紫红色,横楣书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字样,票面中央有列宁的头像,票面下方的两边,分别是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和国家财政部部长邓子恢的签字。
1932年7月7日,国家银行正式发行统一的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又称"苏维埃国币",有1元、5角、2角、1角、5分5种票面。1元票正面为紫红色,横楣书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字样,票面中央有列宁的头像,票面下方的两边,分别是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和国家财政部部长邓子恢的签字。
直到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签订和谈协定,西北办事处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苏维埃货币至此完全停止发行流通。
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区域都有其流通货币:陕甘宁边区货币(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晋绥边区货币(兴县农民银行币、晋西北抗日国家地各县区地方票、西北农民银行币、晋察翼边区币等);江南银行币;江淮地方银行币……
尽管存在诸多不便,但也为稳定解放区的金融市场起到了正面效果。当然,各解放区原本以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各个解放区的货币能统一,然而,第三次革命内战的爆发,让统一货币泡汤了,"货币统一"的愿望也是在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之后实现的。
这些老版人民币,已经随着时间的沉淀,弥足珍贵。
该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的经济恢复与建设,金融物价已趋稳定,财经状况好转,并争取两三年内根本好转的形势下,为适应国内外经济情况而进行的货币改革。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日开始发行, 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共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硬币。票面尺幅较第二套小,面额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这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是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历时1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三次上报方案,于1985年国务院常务会批准,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共9种面额、12种版别。
第五套人民币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199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8号令,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