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货币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值盘升,收藏品市场展开了一波新的上涨行情。作为收藏品市场的一部分,钱币市场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目光和资金,引发了大部分优质钱币品种的价格随之攀升,其中流入钱币市场的存世量稀少的人民币样币更是吸引收藏家的眼球,使其交易价格屡创新高。
所谓人民币样币,一部分是货币发行机构在货币流通管理中使用的一种标准样本;另一部分是在货币设计、研制、试生产和上报审批过程中使用的试验样品。这些标准样本或试验样品都禁止流通和使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通人民币。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上述这些人民币样币都不应该也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但由于某些人为因素或管理上的疏漏,其中的极少部分样币已流入钱币市场。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这些已经流入市场的样币更显珍贵,成为收藏家不惜重金争夺的目标。
人民币样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在货币流通管理中用于检验印制质量和鉴别真伪的标准样本,这种标准样本一般称作流通人民币样币。
为加强人民币的流通管理,我国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正式发行每一种流通人民币(包括普通纪念币)的同时,一般都印制或铸造相应品种的样币,用于全国各级货币发行管理机构甄别货币使用(见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和图五)。
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部分纸币样币
第四套人民币纸币样币
第四套人民币硬币样币
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普通纪念币样币
第五套人民币伍拾圆券纸币样币
流通人民币样币,一般与流通使用的人民币完全一样,它又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其中的纸币样币在正背面的显著位置均印有 “样币”和“样币禁止流通”字样,同时印有不计入货币发行量的冠子号码(例如:AA00000000)和由若干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发行管理号码,通过这个发行管理号码可以追踪到这张纸币样币流入市场的最初地点。受生产技术条件限制,硬币样币一般只在某一面的显著位置压印“样币”字样,没有唯一对应的发行管理号码,因而无法查询最初出处。由于流通人民币样币的使用属性,它每个品种的印制(铸造)数量都在数千至上万张(枚)。
(二)在货币研制和生产过程中,用于试制和报样送审的产品,这种样币也叫作人民币试制生产审批样币,简称人民币审批样币。
实际上,在每一种货币正式发行之前,都要经过设计、试验和上报审批的复杂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多次设计、修改和打样送审。这种样币的最显著特征是,与正式发行的货币基本相同,或只在某些局部有差别。人民币审批样币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发行审批样币:
在某种货币确定发行前,用于相关机构和部门最终审查的样品。这种样品一经审定,货币生产企业将按照这个审批的样品进行生产。虽然发行审批样币与实际流通的货币基本相同,但由于发行审批样币使用的特殊生产工艺和设备有别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因此在它们之间还是可以看到不同和差别。例如图六所示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普通纪念币,就是一枚发行审批批样币。由于它使用了特别的模具和压印设备,使浮雕图案特别清晰饱满,底面平整光亮,边形也饱满规整,即不同于精致币,也与大量发行的“内蒙币”的品相明显不同。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普通纪念币发行审批样币
(2)试制审批样币:
顾名思义,试制审批样币是某一种即将发行的人民币,在设计、试制的关键阶段,印制或铸造的样品。由于正处在修改完善过程中,这种样品与批准发行的币种在形制上基本相同,但规格、材质、局部图案可能会有明显不同。市场上曾出现过一枚1980年号伍角硬币(图片资料已经无从查找),背面图案的麦穗布局与发行流通的伍角硬币有所差别,应该是一枚试验审批样币,经再次修改后成为正式批准流通的版本。
(三)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除了已经面对公众发行使用的数套人民币纸币和硬币之外,国家货币印制部门在这一期间,还规划、设计、研制过一些其它的货币发行方案。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方案最终没能付诸实施。目前,这些货币发行方案中的某些样币也有极少数从档案柜中流入钱币市场,俗称“试验样币”(见图七、图八和图九)。
1975年号1、2、5分硬币试验样币
1975年号1、2、5分硬币试验样币
1975年号贰圆纸币试验样币
试验样币的最大特点就是:虽然与当时正在流通的人民币有些内在联系,但其设计风格具有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烙印,与那时正在流通使用的人民币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如图七和图八所示的1、2、5分硬币试验样币,它们的规格、材质和主要技术参数与当时正在流通的1、2、5分人民币硬币基本相同,图案设计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四)贵金属纪念币中的样币
贵金属纪念币是我国中央银行为某一特定主题发行的一种法定货币,它不属于流通人民币范畴,不具有流通功能,只是一种以货币形式出现的投资收藏品。在贵金属纪念币的设计生产中,也有一些样币,其中的极少部分也已流入钱币市场。例如图十所示的“1983年号22克马可.波罗纪念银币”的铜质币样,它使用的铸造模具与发行的银币完全一致,只是材质不同,应该是一枚发行前用于审批的样币。据说受当时条件限制,不少贵金属纪念币的样币都是用其它合金材料替代。
1983年号22克马可.波罗纪念银币的铜质币样
综上所述,在已知的人民币样币中,币面上是否有样币字样,并非是判定样币的唯一标准。当然,作为流通人民币样币,一定要有样币字样和其它必备要素,而且这类样币的品种多、数量大、特征明显,相对比较容易识别。然而,人民币审批样币、试验样品和贵金属纪念币样币,一般都没有样币字样,它们数量及其稀少,且识别和判定非常困难,需要有充分的历史资料进行佐证,同时需要有较丰富的钱币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一旦有充分证据能判定确实是样币,就显得异常珍贵,有些甚至是钱币市场上的孤品或绝品。
由于人民币样币的稀缺性,最近一段时间它们在拍卖会或民间钱币市场上的成交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在人民币样币中,流通人民币样币是在市场上相对容易见到的一类,尽管它们品种多、数量大,但能够流入钱币市场的数量毕竟有限,因此其交易价格仍然很高。例如,一张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50元纸币的样币,目前的市场价格大约在8000至9000元人民币之间;硬币样币目前的市场价格是同品种硬币的数百倍;在2010年某拍卖公司拍卖会上,一套第四套人民币纸币样币,以7.2万元人民币成交。与流通人民币样币相比,由于人民币审批样币、试验样品和贵金属纪念币样币的数量更加稀少,因此它们目前的市场交易价格一般都在数十万至上百万人民币。例如,在某拍卖公司去年举行的秋拍会上,图七、图九所示样币的成交价分别为145万和168万元人民币。虽然这几类样币的价格已经不菲,但与流通人民币样币的属性相比,仍然有一定的上涨潜力和想象空间。 有暴利一定就会有假冒或赝品,这是收藏品市场的基本规律,人民币样币也不例外。随着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钱币的伪造显得越来越容易,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种假冒样币在钱币市场上已经屡见不鲜,它们一般都被某些别有用心者编造出一套看似天衣无缝的故事,在某些拍卖公司的配合下被拱出天价,有意进入这一领域的收藏者要三思而行、慎之又慎。如何鉴别钱币市场上出现的人民币样币的真伪,没有“一着灵”的办法,需要一定的专门知识和市场历练。对于流通人民币样币来讲,首先需要见识过样币真品,同时对这类样币的必备要素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实际交易时最好请有经验的专家帮助鉴别,切忌头脑冲动,盲目投入。对于其它几类人民币样币,要清楚地知道,它们的品种和数量很少,已经流入民间的就更加稀少,要想真正见到这类样币的真品实属不易。目前钱币市场上流传的一些样币,实际上是否真实存在无人知晓,也不可能得到官方的确认或否定。对于这些没有确凿历史文件佐证的样币,应该敬而远之,如果一定要参与,也要搞清楚其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附之技术上的甄别,在有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方可介入,切忌被神乎其神的“故事”欺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虽然人民币样币是禁止流通的,可它们一旦流入民间,就成为了一种资源稀缺的收藏品,这些收藏品一定会按照价值规律在钱币市场上流动,完全禁止这种流动,即不可能也不现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认真吸取经验,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样币的严格管理,防止和杜绝人民币样币继续流入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