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钱币 >> 人民币 >> 人民币投资 >> 流通硬分币投资理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钱币 >> 人民币 >> 人民币投资 >> 流通硬分币投资理论

流通硬分币投资理论

作者:佚名      人民币投资编辑:admin     

本文非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众所周知,中国的纪念币发行较晚,纪念币的铸制工艺,是在流通硬分币79年后研发精制币的基础上逐渐成熟演化而来。81年以前的硬分币可谓中国纪念币之父,82年以后的精制硬分币可谓中国硬币(包括金、银、镍、铜、铝镁各种纪念币)之母。上海和沈阳造币厂的设计者与铸造总监们是在1955年以来的几十年的修炼中,逐渐体悟到硬币铸制工艺的艺术与科学。因而,二泉龙井说硬币是当人不让的太子,我看不全对,对于拥有16亿收藏可能性的中国人而言,硬分币是当之无愧的太上皇。前段时间,更有319.54亿枚2分流通币的统计数据被公布,看起来非常吓人。可是仔细推敲你会发现,这一数据既不庞大,也不可怕,甚至可以揭示硬分币价值梯队的排序秘密。近320亿枚的2分硬币,分布于56、59、60、61、62、63、64、74、75、76、77、78、79、81、82、83、84、85、86、87、88、89、90、91,共24个年份。由于年代跨越36年,时代经历了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88通胀、64风波、91邮潮等,36年累计通胀的程度可以用家庭月均收入比简单衡量,1956年,一位高级建筑工程师,月薪120元,1991年这位工程师退休的工资为800元(60%的薪资),离休(100%薪资)1300元,通胀1100%。简单看,24个年份的2分流通币,以320亿的量分布,应该是金字塔结构的。塔尖是1959年,大跃进末期。塔底是1987-1988年,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显化通胀的初期。1座24阶的金字塔。塔底与塔尖的量比关系,应是24²的整数倍。就目前比价看,1987年2分最低,160元/1000枚,1959年的2分最高,但未见卷光品出现,参考1962年(应该在正数第三阶,1961年在第二阶)2分2500元成交的情况,1959年卷光2分,若评级币出现,65分以上,因能在5000~7500元上方好成交。假设1987年2分150元/1000枚好成交。则价比上限大概为7500÷0.15=5万倍。因为市场永远是对的,所以推算量比应与价比是单调负关联,即全新卷光的1987年2分是全新卷光的1959年2分的5万倍以上的量。据不完全统计(二泉龙井兄介绍),北京姚飙等老板,有87、88等2分共18000盒,即18,000,000枚(1800万),应视作2011年5月下旬可参考的最大市存量(研究市存量无须统计全国所有银行现存的量,只须用市场反应出的可见存量做抽样样本,这与人口普查的推算方式相同),亦即1959年2分全新卷光品的市存量应不大于1800万÷5万=360枚。费力推导上述公式,不是为了误导诸君陷入枯燥的数学期望中,而是为了消解320亿发行量数据公布后引发的无知恐慌。下面将是,我作为一个硬分币长期爱好者,对于硬分币题材价值的推论:

硬分币,自1955年发行1分以来,流通分币共64种,包括版别差异的流通分币及精制币,共113种(研究大家奉天收藏老师有专属文章)。其中1981年以后的流通硬分币发行量最大,且无甚题材、画面变化,是故,在97大潮中,被人们遗忘,参与硬币投资者多以炒作纪念币为乐。但是97泡沫破裂后,人们发现,纪念币,尤其是92之后发行的,既没有消耗,更没有有价值的题材,发行量数以千万计,其市存量相对于流通硬币(包括分币和角币、元币)简直是天量。通过反思,一部分有价值投资功底的人们,开始战略性的介入流通硬币的收藏。但仍属于简单的按年份、存量多寡的收购、集存,严格意义上的收藏研究还谈不上。而事实上,中国发行纪念币较晚,1981年以前的32年中,中国经历了建国、大跃进、文革、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规划等5个重要时期,期间值得纪念的大事,远比1982年至今的30年更有意义。比如,1955年1分、5分的铸造发行成功标志着新中国重工业、制造业达到相当的水平,宣告中国制造业基本国产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否则,别看那一枚枚直径最大1.3㎝的亮晶晶的小东西,若不是综合国力可与西方列强以及前苏联并雄,决然难实现大规模、长期发行,残品率不超过0.1%的水平。再如,1957、1958、1959年发行的1、2分、5分,无论是否评级币,为什么看上去总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进入全民大炼钢铁,3年“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时代。尚好的铝镁合金,怎么舍得用于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上?若不是为了满足1分钱掰8瓣花的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国家基本上放弃了分币发行。还有,1971年恢复分币的正常发行,从1971年1分与1961年1分的比较上,可以看出,前者日臻精美,后者浮躁不堪,开始在分币上尝试应用电镀技术。说明文革后期,尤其是林彪失事之后,国家开始反思大跃进、三五反、文革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创伤,此后的毛主席都很少再发表指示以及诗词之类的文章了。又如,1979年的1分、2分,卷光品看上去油光粉面,已经渗透出些许精制币的丝绸质感,既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决心已定,又显示出国家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认真态度,再观察其后的1981年2分,已经非常明显的体现出精制币技术已然成熟,流通分币的圆润华美将成为常态。

    所以说:从研究早、中期硬分币的品相出发,可以渐行渐远的体悟到流通硬分币的铸制发行史,其实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方向确定而止的一部新中国经济生活、政治事件的编年史。若配合同年份的老纪特、文革、编号以及普票、印花税票来集藏,恰恰可以多维度的体验新中国的庄重威严、历经磨砺志向不改、包容开放的胸怀。更深层次的反思:为什么老纪特中的1964年纪念梅兰芳大师的系列邮票,被海外玩家广为收藏?为什么中国第一山“黄山”被欧美邮品店视作畅销礼品?为什么文1、文7整版票绝大多数是海外回流票?为什么1979年的白石力作,被港澳台玩家整盒集藏?为什么普8甲,被世界邮展定义为中国邮品经典?明白了这些为什么,就不难回答:为什么57-1成为早期硬币玩家们魂牵梦绕的不世出之精品?为什么1枚传说中

#e#的61-2被炒得喧嚣尘上?更不难明白,虽然发行量数以亿计的76-2,被新币收藏者追逐不休,虽然评级币不过千元的76-1,成为全品拥有者引以自豪的陈列品。再细心思索,会发现,如果深究的话,1981年以前的每一枚全品分币,都可谓有来头,又说道的纪念品。在坐的读者们,绝大多数是50后、60后、70后。玩纸币的人,将带有生日编号的纸币价值看高一线。而作为硬币玩家,我们几乎垂手可得诸位出生年份的硬币,除非您恰恰是1954年前出生的,或者1965年至1970年出生的。

   从国内看,1955年至1981年发行的硬分币,是唯一可以作为纪念币之用的流通硬币,可以作为期间新中国大事记的有力注脚。从国际上看,国际硬币收藏家们,恰恰如同集邮者一样,以观察中国、关注中国的眼光,逐年默默地收藏着中国工业的成长史。从人文的角度看,195?—198?是诸多参与硬币收藏者出生年份的代表符号,若您是一位1957年出生的资深硬币玩家,在手中拥有83年2角、79-81年套币等等高级藏品之后,如果没有一枚全新锃亮的57-1您不遗憾么?如果您是一位1976年出生的中青年硬币投资爱好者,在成箱成埵的投资了86-5、87-2等等炒品之后,想想自己连一枚全品的76-1都没见过,您不觉得自己很粗俗,穷的就剩钱了么?从集藏的角度讲,集邮的人,就算不属猴,也得咬着牙买一方猴票,要不然不算个集邮者,集纸币的人就算再拮据,也得尽可能的拥有一枚车工或者8050,要不然就不算是这行里的人。硬币也是一样,集纪念币的,得有卷光建行,集流通币的得有卷光长城,甚至83-2角。

   集藏分币的各位同僚,您总要给自己玩的这个游戏的基本境界找个定位,比如拥有1枚57-1或者61-2、若干76-1,整卷75-1、79-1、79-2等等。最近流行开发硬分币礼品,已有二泉、work等先生,开发了N种系列。早些时候,我认为是硬分币做大市场的不二出路,现在看来,倒也未必。有人开发礼品固然是好事,但是产品化,通常是一个门类在相对繁荣之后的锦上添花之作。一个数以百亿计的大门类,要是仅仅靠民间的产品化推动发展,那么不客气的说,估计得等到下个世纪才能为世人所认知。这些先驱,更像是中国早期革命的带头人,李大钊、马骏等同志,经历风风雨雨,最终开创出辉煌的事业之时,他们只能在丛中笑。这不是开发硬分币产品者的理想,这恰恰是他们的悲哀。

    我们应该换个思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点是在毛泽东同志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之后,首先确定只有农民群众是我们最该争取的对象,其次阐明枪杆子底下出政权的硬道理。我们与其用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资金,耗费在86-5、87-2这样的大路货上,再加之均匀分布火力,制作长达N年的礼品,在盲目的囤积炒作预期落空之后,以低端产品的配套销售为唯一的获利通道,这等于是,没有国民革命军的围攻,自己把自己逼到长征两万五的绝境上了。我们眼中的市场,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市场,有人抱怨参与硬币的人才区区几百人,其实真的是眼界狭小。远的不说,就一尘网,可以说10多万会员,都是准投资者。我们把市场做火了,各个年代的硬分币都有透明的成交量价,人与人之间不再用什么“老朋友,再次合作”之类的问候,更不必由于有过交往就互相毫无价值的顶贴,这些行为,让一只眼还轻轻漂着硬分币市场的邮、币、卡资深玩家们看来,简直就是在做击鼓传花的游戏。这种行为越多,标志着,这个市场圈子越小。设想,如果硬币专栏的所有人,都互相认识,甚至熟识,那是多么可怕的局面。磁卡,搞过无数次现场峰会、论坛,搞一次就大跌一回。最后,非得弄成老干部联谊会那样的惨淡不可。硬币专栏,现在正在学习别人失败的轨迹。再这样下去,可以肯定的说,必然是多杀多,然后一地鸡毛。当前,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拥有一定量的分币玩家,急于求成的浮躁的共同心态。经历3-4月份的深幅调整,邮票很快的恢复了元气,而封片、磁卡显然是洗了一批该死的,剩下一批没死的等着再被洗,永远的恶性循环。这是为什么?很简单,他们总是盯着专栏内的所谓买家,吆喝的都是傻子都懒得再学一遍的大陆话。什么看涨,什么上车,什么文物,什么等着爆发,什么黎明前,这些在神马都是浮云的年代,说出来,只能让人觉得你们浮躁、愚蠢、无知。咱们就不能像2005年玩纸币的人们那样,(豹子号、狮子号、生日号,古币水印、五星水印)等等着力于推陈出新么?咱们就不能像2008年以来玩儿邮票的人那样,开发出,色标、厂铭10珍之类的集藏新玩儿法么?收藏这个游戏。最忌讳的是搞大全套,小全套,归根结底是圈套。JT74-82,从1991年算起,20年,才上涨10倍,是包括日用品在内的所有消费品中,上涨幅度最小的。因为它的涨幅,是所有200多种邮票、型张的加权平均值。三版、四版大全套也是开发出来,蒙骗场外集币者的把戏,同样是最近5年升值幅度最小的纸币投资组合。这个道理,就像你把沪深两市的股票各买1手一样。无论你持有多少年,你的收益一定是最小的,损失一定是最大的。这些不用抬杠,这是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用一节课就能给讲明白的问题。

    开发硬分币礼品,不能搞逐年全套,更不能搞全套扩大化。搞这种开发的结果是:除非开发者定期溢价正回购,否则购买者,无论任何时候关注他的这笔投资,都会觉得比预期回报率差距很大。而且,对市场构成的最大伤害是,投资者购买时,是10枚一起买的,他若想10枚一起转让,绝对没有市场。这就像,你从开发商手里买的成套住宅,如果这个开发商同样的户型,有1000万套,计划连续开发100年。那么,你买完了这套房子,也就是自住,或者出租了。你想溢价转让给谁呢?同样价格,新买家肯定从开发商处购买,你比开发商此后的售价略低出售,在他去化不到20%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的。而这还仅仅是说一个开发商没有把某个城市的土地都包圆的前提下。如果像,把82-91年2分的存量新币都包圆了,然后开发成礼品,那么对于购买者而

#e#言,唯一的期待就是开发者不断的按计划提价,直到他提价到某个理想价位,按9折以下的水平与开发者竞争,卖给后来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多杀多。

   总之,我认为,硬分币的投资、收藏肯定是有深入开发的价值的,但是简单的、单一维度的编年组合,绝对不是开发礼品的正确思路。理论上,硬分币礼品,不需要开发,只需要赋予一些概念,发挥每一年分币自身价值的光辉。这一思路,大而化之的可以概括为:流通分币纪念化。甚至可以与对应年代有代表性的邮票进行组合。比如1974年1分、2分、5分与J8组合,为纪念第四个五年计划,比如1976年1、2、5分可以与邮票中的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金粉票)进行组合,为纪念光辉岁月,再如,1979年的1分、2分可以与邮票中著名的爱科、科大进行组合,为纪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署名文章。这些礼品组合,可以与邮商、币商配合运作,我们力求将硬分币集藏融入邮币卡大众收藏的大家庭中,而不是不由自主的把它人为的从大市场中孤立出来!!!!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