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钱币 >> 人民币 >> 人民币投资 >> 收藏与投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钱币 >> 人民币 >> 人民币投资 >> 收藏与投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收藏与投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作者:佚名      人民币投资编辑:admin     

很久没写议论文章了,一直喜欢写点收藏过程中的乐趣,因为议论文逻辑性太强,我也掌握不好什么论据论证论点,不象散文那样轻松自如,想到什么就随便写,象宋丹丹说的那样,把文章弄散了就是散文。

  议论难写,众味更难调,不论写得如何,总有不同意见的,这倒不要紧,百家争鸣嘛,只是怕引起那位朋友的不快,让我心生歉意,则非我初衷,好得我也并非针对某人某事,文从心来,说说自己的观点,朋友们,顺耳则细听,逆耳则拍砖,正反均欢迎。

  一、收藏与投资的界限

  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有买卖行为,在不断买进卖出过程中,实施着一种商业行为,即使是当初铁杆收藏者,也会在某个急用钱的时候,又或者收藏某个板块品种,时间长了,对它产生了审美疲劳,而卖出换成别的自己更喜欢的板块,又或者某品种的暴涨大大地超越他的意料之外,受不了利润诱惑时,实行卖出,单纯从这种卖出过程可以说是商业行为。但商业行为并不等于投资行为。

  犹如专业果农大量投资种果苗,希望有好收成把果全部卖出,让投资资金大幅增值,这样,可以认定是投资行为,而村民自有一棵枣树,吃不完树上的果拿一部分去卖或者急用钱了全部卖掉,他所卖枣这一过程是商业行为,但不能认定他是投资行为,也存在这种情况,去年他缺钱了枣结多了,就卖,今年他不缺钱又要很多枣送亲友,那他就不卖,他种这棵枣的初衷只是为了绿化庭院、结点果或吃或送人,主观上没有赚钱计划,也没有明确的为赚钱而操作的步骤,有着较多的随意性,所以,不具备投资结构,不应归属投资范畴。而专业果农有着明确的目标,从理论到实施,他的每道工作程序都是围绕利润进行,所以,归属投资范畴。

  回到收藏话题来,我对收藏与投资的区别的观点是:看买进时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纯粹为了赚钱而买进,就是投资者,如果买进的目的是为了玩,图个精神享受,那么就是收藏者,虽然收藏者在参与过程中时有买进卖出的商业行为,但他还继续怀着这种玩的目的不断买进,资金总量一般是买进大于卖出。当某一天他所有藏品全部卖完了,不再以玩的目的继续投入资金,那就是他收藏活动的终结。

  如果他继续投入资金,买进别的品种,以盈利为目的,这时,他的角色就变成了投资者,与先前的收藏没有关系,属于两个不同性质、互不关联活动。

  投资行为,就是以赚钱为目的,他的实施过程,由利润思维所支配,所操作的品种,当价格在到他的心理价位时,会毫不犹豫全部卖出,即便他有一部分筹码无法按预定时间卖出,压在手里相当长的时间,但他还继续怀着赚钱为目的,等待新的机会卖出,那么,他所压的品种再多、所压的时间再长,他也不能说是收藏者,他还是继续充当投资者的角色。

  因此,区别收藏者与投资者,最简单的判断是在他参与过程中,目的是什么。不能简单地把收藏者卖出某些藏品看成变为投资者,也不能把投资者手里较长时间地压着一些品种说他就是收藏者。

  当然,即便是一个人,也会存在收藏与投资常常混淆,比如,一个收藏者,他痴迷集邮,他所买的邮票是为了玩,而当他感觉纸币有投资前途时,也会买进一些纸币进行投资,或者一直收藏纸币,但当他感觉某一个券别在预期时间内有较大的升值,他也会买进一些这个券别进行投资,同样,即便是买进的初衷是为了赚钱,是一个纯粹的投资者,但当他所买进的品种升值可观,他可能不会全部卖出,会留一点纪念,这样,收藏者在收藏的同时,也存在着投资行为,投资者在投资的同时,也有收藏行为。

  判断收藏者的投资行为或是投资者的收藏行为的标准,主要就是看他对手中品种所持态度。

  这种情况存在很多人身上,很难区分纯收藏或纯投资,只有从他对待手中品种的态度、所占比例来判断是投资或收藏。那个方面占的比例大,成为他行为主流,就可以把他划分是收藏者还是投资者。比如,他所有品种或投入的资金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以玩为目的的收藏,那么,我们是否可把他划分为收藏者?投资的定义,亦可用这处标准划分。

  一句话,在他手里的品种,他对它的操作目的是什么,以这个为标准,就可以区别收藏与投资的界限。

  其实把谁划分为纯收藏者或纯投资者没有意义,不论收藏或投资,对收藏事业都是一种贡献,收藏品市场,应具备更多的兼容,不应以参与目的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

  二、收藏与投资的关系

  投资是值得赞扬的,我们不应对其贬损,更不应鞭挞,投资促进了世界物质文明的进步、发展、繁荣,营造了生活的五彩缤纷,人类所有活动,都会受到物质所影响,经济基础决定着意识形态,谁也离不开物质-----这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元素。因此,投资是人类的原始本能,也是恒定的动力,我们应该尊重、保护、实施。

  但我们必须保持科学的投资行为,维护生态平衡,捍卫投资的良性发展,如果不科学的投资,造成生态的破坏,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比如现在某些项目,虽然利润很大,但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健康、破坏土地续耕,撕碎生物链,以整体利益的损失换来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代价也太大了,这种投资就不是科学的,非但不提倡还要谴责和杜绝。

  任何投资者,对利润的追求,都定格在消费预期上,微软的电脑,是分析到网络迅速发展的需求,汽车的大量生产,也是预测小汽车会普通都市家庭,快递公司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是感悟到物流的快速发展,如果没有消费需求,利润无法预期,比如说,全世界没几个人要电脑,那微软不一定敢制造电脑,试想,小汽车不普及,没几个人消费,全在投资经销商手里倒来倒去,倒到最后成了一堆废铁,整体利润从何而来?

  不分析消费需求的投资,是不科学的。所有利润,只有在消费需求中产生,所以,是消费者供养着产品商,而不是反之。

  我们的收藏品市场,从整体而言,投资规模的大小也是根据消费需求多寡来决定的,君不见,五六十年代,大家都穷,温饱都没解决,谁有闲钱玩收藏?因此,那个时候也就没有什么较大规模的收藏品市场,没收藏需求,投资也就没有预期利润,谁还投资呀?即使有人投入大量资金,也未见得就能带动收藏,想收藏的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顾肚子要紧呀。

  今天之所以有大量投资资金进来,就是分析到文化需求在不断扩张,收藏品会越来越受到欢迎,所以,才有了繁荣的市场。

#e#

  收藏品的理性投资,是一种高尚的值得自豪的行为,只有具备条件,应该义无反顾参与。

  但我们应该明确收藏品的属性,从而理顺收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投资是由收藏需求衍生的!

  收藏活动起源何时,已无法考证,但集邮的起源,脉络则比较清晰:1840年5月1日,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诞生,发售当天,不列颠博物馆的约翰。爱德华。格雷最早从邮局购得并收藏,他被认为是世界集邮第一人,那时,并没有人认识到邮票有投资功能。

  1841年10月29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一个妇女求购信销票装裱居室,带动了更多的妇女搜集邮票,谁的邮票多,谁的面子大,清朝的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里写到当时这个情况“凡收得信票者,张贴壁上,以多为贵,相习成风,女子有因无许多信票而不得嫁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女人们购买邮票来炫耀,需求大了,在本地收集难度越来越大,于是,产生了有人到其它城市低价收购回来高价卖出的投资行为。但当时的投资规模尚是散兵游勇,后来集邮之风日盛,需求不断扩大,于是,在1852年比利时人让。巴蒂斯特。莫恩在布鲁塞尔开的书店里兼做起买卖邮票的生意,1856年英国普利茅斯出现吉本斯专业邮票商店,1860年伦敦出现露天邮票交换市场。1862年,德国莱比锡有了第一本买卖邮票的商品目录,1865年,巴黎出现邮票拍卖。。。。

  从这些邮票投资行为的产生,可以看出,它是根据消费需求出现的,消费越多,则付出资金越大,支付给投资过程的利润就越大,这样,不断推动着着投资规模扩展,没有消费需求,就没有投资行为出现。

  物质和精神是人类生存的两大元素,它们相互作用,不论失去那一头,都会使人类生存质量失去平衡。

  现在,我国的经济在良性轨道上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当人们基本的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必定会不断地追求精神文明,有很多资源有限文化内涵丰富的藏品,必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逐,比如我们的纸币,价值尚处在凸现阶段,潜力是可以预期的,此时参与,不失一种良机,量化买进一些品种,留待未来的文化需求,实现资金的增值,何乐而不为?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藏品的本来属性----它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精神层面的一个母体,通过它,很多人获得精神寄托,调节情绪,愉悦人生。

  当某些藏品量少稀缺且又具有丰富内涵,便吸引更多的人青睐,收藏追求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量少的珍品会在收藏资金的博弈中走向强者,博弈程度越激烈,付出的资金越大,演变成收藏价值越大,而这种价值大小,是由最终收藏需求付出的资金多寡决定的,不是由投资资金短期的炒作实现的,因为投资过程的价格并没有实现消费。

  一般而言,收藏消费的目的是用物质形式的金钱换取非物质形式的精神享受,藏品被收藏消费认可的价值越大,他愿意付出的财富越多,于是,从投资过程的成本到消费过程的成本差额就成了利润,(也有可能某些投资失误,导致高价买进,低价卖出给收藏者的负收益),收藏消费越多,支付给投资过程的利润越大,这和投资者之间的买卖价格差额不同,前一拉投资者的利润,留给下一位投资者的可能是利润也可能是亏损,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无法形成真实的利润。

  邮票板块里的封片,一直没有成为收藏主流,造成对它的整体投资效果不佳,虽然九七暴涨,有不少投资者获利可观,但结果的,这些封片并没有有效进入收藏消费,无法沉淀,大量的筹码还是投资者手里,前面的投资者获利后抛给后来的投资者,后来的投资者并没有顺利派发给收藏者,也找不到新的投资人接手,只好压在手里,或者亏损抛给新的投资者,如此类推,要么忽悠下一个投资者。要么等待收藏消费,直到有消费需求之后,投资过程终结,才可以说整个投资过程产生利润。

  从上可以看出,投资利润来源于终端消费,投资过程某个人的收益并不代表着整个投资过程的利润。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把投资目标定向在消费需求上,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在收藏群体有共鸣的品种,预期收益有理论支持、有历史经验参照,风险较低,这样,等待需求的到来,需求凸现供求矛盾,资源日益稀少,必定向新的价格高度攀升,攀升得越高,越容易营造品牌效应,而这种品牌效应又吸引着更多的收藏群体追逐,很多有货的人舍不得卖,没货的人渴望拥有,这样,对收藏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到良性循环,投资者也得到了可观的回报。而跟风参与炒作品种,则必须有相应的风险承受力。

  三、收藏与投资对市场发展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收藏是在保护民族遗产,很多历史考证,都是通过文物实现的,收藏有国家行为,也有个人行为,我这里指的是人个行为。

  而即便是国家收藏,也无法把所有的历史遗物全部涵盖,很多散落在民间,这样,从某种意义说,民间的收藏,付出个人财富,无偿为国家保存着大量的文物,让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继往开来。

  于个人而言,收藏的益智、怡情、储财,也是有一种人生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繁荣的文化,会提升整个国民素质,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是强国之路。

  最近,国家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繁荣,是在走强国之路。

  所以,收藏于国于已有利,为国家所倡导。

  收藏群体是收藏事业的中坚,他们为了精神的寄托,甘愿付出财富,牢牢地托起藏品的价值,营造着浓浓的收藏文化。

  收藏文化,一直伴着收藏活动存在,这方面的文章,浩如烟海,对收藏事业的蓬勃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收藏文化,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背景,微观的小到工艺制造、版式分别等,还有延伸的收藏活动、收藏人物等。

  良好的收藏文化对收藏事业是一种推动力,藏品大气磅礴的时代背景、丰富的文化信息一直在培养着浓烈的民族情绪,收藏研究者把藏品的文化内涵细分、释放,向世人宣传其文化价值,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收藏,秦砖汉瓦,唐宋遗风,无不越来越受到收藏大家追逐。

  只是这些年,收藏品市场投资比例发展很快,追求经济利润有成为主流之趋势,造成收藏文化的断层,即使有研究者,又多在微观上对藏品本身细微差异的分辨上,色差、底纹、边齿、号码、存世量等,况且,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是为投资服务的,对题材内涵、时代背景的研究少了,当没有良好的收藏文化支撑,藏品演变成投资赚钱的筹码之后,各股投资投机力量对藏品进行资金博弈,会造成收藏文化的荒芜,会影响收藏事业的良性发展,后续乏力。

#e#

  收藏品的理性投资,从广义上说,也属于收藏文化范畴,毕竟,也是在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上、熟知民族情结的基础上、在分析收藏群体的文化取向上得出预期需求的理论依据作支撑。

  没有收藏文化的投资,充其量只是一种赌博,比如青铜器、明清瓷,涉及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又涉及历史、文化等社会学科,缺一则可能招致血本无归。

  我们在快乐收藏的同时,不应忘记投资者给予的帮助,尤其是市场商人,他们充当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给收藏者提供一个拾遗补缺的平台,承担着投入资金损失的风险,付出大量的体力脑力劳动,是值得赞扬的。

  一百多年前,世界邮票的诞生不久,英国不少贵妇人到处求购信销票,在越来越难买的情况下,只好求助邮商,列个单子,写明所需的品种、数量价格,邮商则根据所列单子到处搜集,尽量让求购者如愿以偿,双方皆大欢喜,试想,没有商人,那些贵妇人全世界找,劳民伤财,会打击参与热情,也不会有沿袭到今天集邮的繁荣。

  收藏事业,没有流通领域,便不会有健康的发展,不会壮大。

  其实上,很多藏品尤其是稀缺珍品,即便藏者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一定顺利找到心仪之物,只好通过商人那密集的供求信息,通过拍卖公司征集拍卖,才能实现愿望。

  所以,商人的劳动,应该得到我们的认可和褒奖。

  论坛纷扰由来已久,互相攻击并不鲜见,让很多人看得累了倦了,索然无味,其实大可不必,我们不应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比如论坛上就曾有这种说法:“来这里的全是为了钱”“有几个人收藏的”?

  这就有失偏颇了,试想,上世纪八九年代,三版在面值附近,市场货很多,而今天,都涨了几十倍了,怎么反而货少了呢?又如,小四,08年时也只在面值之上不多,都说每年作礼品的几百万套,现在涨了几倍了,为什么没会回流到市场?80年猴票、三版背水,当初面值附近购买者,难道不知现涨了十万八万倍吗?知道,只是或许他们并不需要这点利润来维持生计,或许他们感觉留着它能够得到精神享受比卖了花费更有价值。

  财富是短暂的,文化是永远的。

  反之,收藏者大可不必贬低投资者的行为,什么:“土财主”、“铜臭味”等不应出现在高雅的收藏领域中,投资,也是一种文明,没有物质的文明,就没有精神的文明,,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母体,没有母体,那来的精神快乐?

  学术可以探讨,再激烈也无妨,只是,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更不应用讥讽、刻薄的语言交锋,否则,真象贾宝玉说的“回头细想真无趣”。

  收藏品市场,是很多成分可以兼容的共生场所,我们应该互相用宽容、豁达的气度尊重各方所选择的方式。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