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一共发行了14套邮票,有“落月成功”、“浴马图”“红楼梦”邮票等,看一下这些邮票的市场表现就可以看出,除了“甲午马”、“和平颂”等一小部分新邮的市场表现还算不错之外,大多数新邮的价格现在都在打折之中,这样的行情让集邮者、邮商都处于一种比较失望的状态,究其原因,大家喜欢把原因归结为邮票过大的发行量。诚然过多的发行量是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是邮票价格下降的一个因素,但是新邮行情不好,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发行量,而是应该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发行量的减少也并不一定能挽救邮市的低迷。
邮票发行量背后的规律
发行量的大小并不是影响邮票升值与否的主要原因,因为无论从新中国发行的老纪特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JT邮票来看,还是从1992年开始发行至今的编年邮票来看,发行量都是很大的,有的过亿,少的也有几百万套。像“文”字邮票中的文9“支持声明”发行量为1500万枚,市价为2600元,增值32500倍;文10“语录”发行量为1500万套,全套5枚邮票的面值为0.4元,市价高达59000元,增值147500倍;文16“红灯记”发行量达5000万套,市价为900元,增值了5600多倍;文17“知识青年”发行量为5000万套,市价为950元,也增值3100多倍。再比如编号邮票中的“智取威虎山”,发行量为3000万套,现市价1450元,增值达3000多倍。
从这些邮票的升值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这些邮票最初的发行量都很大,价格比较低也不会引起关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大量消耗了这些邮票,这就导致它的存世量大量下降,重新回到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上来,市场的认可度就大大增加了,然后就不断的开始升值。这就是高档邮票的升值过程,是不是很好的说明了邮票发行量根本不是影响邮票升值与否的原因呢。
邮票发行后的消化方式是影响市场的主因
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了解,影响邮票市场价格的真正因素其实是邮票发行后的“消化”方式。大量的消耗和使用会让发行量达的邮票增值的。现在集邮的人很多,邮政部门考虑到这个因素,不可能大量的减少新邮的发行量。现在每种新邮平均发行量在1300万套左右,除了专门预订给集邮爱好者外,大多数都在邮市供给了大量买进的投资者,很少在邮政窗口出售供人们通信使用。邮票预订的集邮者几乎一套不少地收藏起来,而投资者购买邮票也是为了赚取利润,邮票没有“使用和消耗”才是造成大多数邮票市价打折和邮市无序涨跌的根源。
人为减少发行量这件事情是效果不佳的,让市场决定新邮的发行量是最好的选择,比如采用新邮在邮政窗口出手的方式,销售期满足通信以及集邮收藏的需要,之后销毁库存,从这一刻起,就是市场决定邮票的价值了。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会让邮票的存世量减少,这样会引起市场关注,引来大量投资和收藏的人,这就会杜绝了量大的新邮打折,或者量小的新邮价格暴涨的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