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铜器,年代久远的往往浑身布满锈色,因此秀色的区别成为了当今鉴定青铜器的重要因素。然而锈色有真有假,迷惑性较强,识别锈、研究锈的问题就变得极为重要,那么如何从绣色中识别真假青铜器呢?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搞清楚,锈色一般包裹在一件器物的外层,青铜器物的真锈硬度大、类型多样、层次分明。由于器物长年埋在地下,真锈蚀很深,呈蓝绿色,有的有裂痕、裂口,里面也是锈迹斑斑,并且器物锈蚀严重的会出现大幅减重的现象。而假锈相对硬度小,层次错乱,缺乏规律性,而且青铜器内部锈蚀没有真锈的自然感。
除此之外。硬绿锈也有层次之分,而且外深内浅每一层锈的颜色都不一样。另外,锈的颜色,反映出铜质地的好坏。
古人云:“黄铜不鎏金,鎏金是青铜”。在青铜器中有两种冶炼技术,一种叫“水坑”,另一种叫“水银古”。“水坑”锈色斑斓,人们习惯称之为“七彩”,这种工艺青铜器的锈色是难以仿造的,因为“发坑”或“半发坑”的铜锈,形状如同发酵的泡沫,有发泡状,有疏松、胀裂、鼓泡、纹起等状态。另外,“水坑”还有“泛金”或“返金”两种现象,这样的现象只出现在刚刚铸造完成、尚未使用过就入土的器物上,目前出土的青铜器几乎是商代安阳青铜器,其他地区极为少见。而“水银古”在市面上又称“黑漆古”,这一高技术的冶炼工艺来自于战国至汉代时期,价值高昂却极为罕见品种,在唐代末期已经失传,到宋代几乎绝迹,利用这种工艺冶炼出来的青铜器可分表层、渗透层、坯体层,黑漆古中又分有红、绿、蓝、白、黄等颜色。
而伪造锈色的青铜器往往颜色不正,有些呈“粉绿状”,色较鲜艳;有些伪锈不牢固,有些有涂颜色的锈;有些有毛刷痕迹及毛发遗留的痕迹等。总的来说。化学催生的锈,或深坑绿锈或有气孔有气味。这些青铜器或多或少存有缺陷,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识别,藏友只需多留心观察,小心谨慎,就能够识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