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1角券在经历了60年枣红1角之后,又有新的版别出现,就是后来我们可以看到的62版1角人民币了。这枚券别,因为其印刷的工艺导致了出现一些错版券,目前这些背绿1角和背绿水印1角,已经在市场上面嫌弃了一股轩然大波,价格的程度甚至超越了许多高面额的券,成为了第三套人民币的收藏票王。
这枚第三套人民币1角券,有分为有水印和没有水印两个版别,按照正常情况下来讲,有水印的券其价格都会比没有水印的高出数倍,但是这枚1角券有水印的高出的不仅仅是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两枚券的差价十分的高。提到背绿这个概念,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是单纯的错版币,收藏价值不会很高,但是目前市场的行情告诉他们,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目前背绿水印1角的价格已经是数万元了,也是我们第三套人民币里面最高价的票券。所以说“背绿”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收藏奇迹,无论是收藏价值有待商榷的错版券也好还是本身就具有高藏价的特殊券别,总之市场上面对于它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
背绿水印一角发行背景
“背绿水印一角”是在自力更生、厉行节约的旗帜下诞生。生产新版一角币换纸有其必然性。背绿一角的发行前后历尽五年艰辛,1960年,第一张无水印钞票纸试制的胜利,告别了新一角券生产的“无米之炊”。
央行于1959年6月6日将修改后的一角券及其他角券、元券设计稿一并上报中央并获得同意。1963年,新版一角券开始生产。票面主景由中央美术学院专家侯一民设计,仍旧由吴彭越大师雕刻。除票面主景、图案装饰发生很大改变外,民族文字也由正面移至背面,冠字号码由背面移至正面,主色调由红棕色(俗称“枣红”)改为浅棕色,背面为深绿色、棕色,“背绿”由此得名。印制工艺是正面为凹版印刷、背面为胶版印刷,生产效率得以提高。改版后的一角券于1966年1月开始发行。
因易混淆而回收
“背绿”在流通中遇到了难题。此前,新二角券已于1964年4月发行面世。由于新二角券正、背面的主色调均为绿色,背面汉语拼音行名、国徽、民族文字的位置与新一角券相同,面额数字周围的图案极其相似,因此在一角券“背绿”和新二角券混合流通中,部分群众反映二者的颜色近似,难以分辨,有的地方还曾为此引起过争论。加上第二套人民币的一角、二角券还在流通,市场上票面多且乱,人民群众反映较大。中国人民银行党组对此十分重视,几次讨论并制定多项措施,其中就有:适当收回一部分新二角券,以缓和新一、二角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而产生的矛盾;立即着手改变新一角券背面的颜色。央行的印制管理局及时修改了一角券,人民银行将票样报国务院财办,李先念副总理批示同意,并要求“立即准备,必须办好。”
“背绿”停止了生产。印钞厂转入了第三个一角券的生产。新一角券正、背面主景、花团、装饰、文字均未发生变化,只是背面的颜色由深绿色改为棕色,印制工艺改为正、背面胶版印刷,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该券于1967年12月发行,一直流通到八十年代末期。
中国人民银行从1967年12月开始对“背绿”一角券只收不付,从1971年11月开始对“枣红”色一角券只收不付。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印制数量较小、银行较早地限制“枣红”、“背绿”的流通,却成就了它们今日的“尊贵”,成为集币市场上的珍稀币种。致使有些人听到“枣红”、“背绿”就会竖起耳朵,就会两眼放光。
三版币王一角占三席
要说第三套人民币1角券到底有多么的神奇,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被称之为第三套的收藏四大票王里面,这枚1角券就占据了其中的三席,让10元、5元和2元这些大面额的券无处可搁。
在第三套人民币里面,背绿水印1角、背绿1角和60年枣红1角的价格都已经是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了,一枚角券能够拥有如此之高的身价,实属不容易,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套人民币1角券,目前的身价都不及其中最低价的背绿1角的价格一半。由此可以看到,这三枚1角券实在是拥有着惊人的收藏价值和收藏低位,相信在未来的钱币收藏市场上面,它们也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收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