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人民币纸币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侧作同其它艺术品一样,要经过十分复杂的创作过程,一般要经过设计、制版、印剧和完成四个阶段。
一、设计
人民币的设计者一般都是具有相当艺术造诣的大艺术家,并且熟悉印钞技术,在设计人民币时要能够充分表现出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并要考虑到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印剧技术,设计出难以仿造的人民币。我国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全国解放前夕,是由当时晋察冀边区印剧局的王益久和沈乃庸设计的,票面图案主要反映当时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图景.也有反映交通运输和名胜古迹的,主题不够统一。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由中央美术学院罗工柳和周令钊两位教授设计。到第三套人民币,又增加侯一民、邓澎、陈若菊三位教授.组成5人设立小组,直至第四套人民币。设计和印制人民币的印钞厂坐落在北京西南角的白纸坊,原来称国营“五四一”厂,现在叫北京印钞厂。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绘图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每当决定要设计一套新的人民币时,设计专家们就汇集在这里,他们吃住在厂里,每天都要讨论、设计、绘制、修改人民币图案.直至图案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中央审定批准为止。一张人民币钞票先要由设计专家设计出样本,画出草图,选出最适用于钞蔡正背面的画稿,再进一步加工、着色,成为原型,这种原型设计图就像是一张钞票的印成品,每一个细节都十分完美.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二、制版
当妙票设计稿经批准后,接下来就是制版了。钞票的制版与一般印刷业的件通印刷品完全不同,完全是一个艺术的再创作过程。钞票制版先要把设计稿上的各个部位分解开,这通常要靠电脑帮助。因为钞票上的不同部位.要用不同的技术来印刷,例如,人像主景通常用凹印,北京印钞厂有一批造诣颇高的钢版雌刻师,如老一代的有吴彭越、翔文俊、高振宇等,新一代雌刻家有苏席华等,第二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图雕刻就出自他们之手。他们把人民币按照原大,利用经过高精度抛光的钢板,一刀一刀地刻在上面,这被人形象地称为“在钢板上术描”。这样印出来的钞票图案通真传神,有立体感,用手一摸是鼓出来的,有利于防伪。有的部位如钞票花纹装饰还要由机器雕刻制成凹印原版。钞票的底纹和装饰花纹一般采用胶印。胶印制版是对胶印部分的不同印刷部位进行细分,通过复杂的多道工序制出原版。
凹版和胶版分别制好后,还要制成大张的生产印刷版,在一块大版上要有许多同样的单张钞票小版,这样就可以一次印出大量的钞票。制版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精细的工作,一般要用数月时间才能完成。各种版制好后,对每一块版都要仔细检查,以发现和修改每一个疵点。
三、印刷
印版制好后,要用特制的专用钞票纸和特制的印钞专用油墨.通过专用的印刷机实现纸张和油墨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一张完整的钞票。印刷技术的高低,也是钞票防假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人民币一般采用平印(胶印)、凹印和凸印三种基本方法。胶印多用于大面积的底纹图案,其特点是墨层薄,颜色鲜亮,色调柔和;凹印主要用于印刷钞票的主要部分,如人像和主景,其特点是线条梢细,层次分明,有立体感,手摸有凹凸感;凸印多用于票面的印章和号码,其特点是着墨部位是凸起的,类似盖章。
在印钞厂的印刷车间,“点数”是最突出的特点,全厂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的工作是“点数”,钞纸一出库,就进人了一个数字的网络,每一道工序交接活,甚至每一个工人手中的活,都以“点数”开始,又以此结束。简言之,是“经手必数”,如果数字有出人,就出事故了,一定要找到原因才行。
四、完成
印好的大张钞票,要经过裁切成为单张的钞票,然后就是质检,发现任何有缺陷的钞票必须挑出来作废的级。我们在银行领取到整沓人民币新票中,有时会发现有个别票券与前后票券的冠字号码不衔接的现象,这就是质检过程替换的“补票”。因为送到质检工序的产品都已印好了冠号,检验中如发现某钞票有质t问题时,就需要将其抽出,然后补上合格产品(称作补票),这些补票另有一套冠字号码,这就产生了上述现象,使整沓新妙中夹有不同系列冠号的钞票,也就是补票。人民币成品每100张为一沓,印钞厂称为“分百”.这种不同系列冠号的补票,只能补在每沓钞票的当中,而不能补在每沓的首尾,这是因为成沓钞票的首尾两张的冠号不能更改.不然银行在验收新钞时就无法核查数目。它们一且有质盘问题,则需要由补号工序单独补印与它们相同冠号的补票,然后送交质检工序将有问题的钞票替换。检查后的钞票最后进行分捡、计数和包装,最后人库,到此印刷过程才算完成。应该指出的是,尽管钞票质检工序是十分严格的,但由于人民币印制数量巨大,也难免出现漏检现象。因此,我们在收藏过程中经常遇到人民币次品券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