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版本的十元,浑身黑色,不过并不是俗称“大黑十”,嘿嘿
俗称是什么?大名鼎鼎“大团结”!
大团结之名,可谓如雷贯耳!例子
造句甲:“明天夏令营,你带了多少零用钱?嗬!是大团结?”
造句乙:“老爸工资发了,兜里共有6张大团结”等等
大团结,也就是正面上共有10个老乡,在大步向前,紧密队形前进,背面是人民大会堂
具体名字是“人民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
排头三个主角,从左到右分别是 工人(知识分子?)、女农民、解放军同志。
左边的工人(知识分子)是值得商绰的:手里拿的是公文袋(也许是牛皮纸,带绳子捆的那种),戴鸭舌帽(这个是知识分子比较喜欢的造型,可参看原子弹研究基地的同志),胸前有劳动勋章,应该是属于工程师一类的吧?可问题是,如果是工程师,画面上就缺了工人大哥啦!在60年代,怎么能缺了穿工人裤,手里拿着大锤的形象呢?—后来终于想通了,工人拿着大锤,去人民大会堂干什么去?
女农民同志,笑的很开心,发行、头巾表明,属于陕北,最起码是北方农民形象无疑。跟大十元不同,她手里再也不用搂着一大捆水稻(也许是小麦),顺着工人大叔的指向,作高瞻远瞩状。而是两手空空,笑而露齿地站在那里。
解放军同志的形象,据有关人士透露,该形象乃钱币设计大师曹氏的儿子!
解放军同志身穿新式(起码当时是新式)军装,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来,哦?没有佩带手枪?我的驳壳枪去哪儿了?
三名主角身后,分别是 新疆、内蒙、西藏少数民族人士的服装,时至今日,人大开会,啥民族的,照样得穿啥民族的服饰开会!容易认嘛!
再后面,是大众脸,民族甲、民族乙、民族丙和民族丁,具体不详,有点像云南人。
总人数,刚刚好也是10人,是大阖之数,挤在一起,一团和气。和气能生财。
这个构图,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一点也不落后,仍然适用,而且按年纪来算,非常年轻,可能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最后我发现,内蒙少女的眼睛非常漂亮,是桃花眼,看多了会着迷的!
最后咱来看看第三套票胆:枣红一角
这枣红一角俺在小时候曾经用过一次,由于那时候已经很少见,我立刻决定,把它。尽快花掉!
现在想起来,是用几百元的钱去买一颗糖阿!
从人物形态来看,跟传说的有点相似,就是他们在往右边快速行进,句话说,都是一帮大右派!走资派!右倾!
最前边,是一个貌似领导(或师长)的猛男扛着铁铲领路,左右各一个女孩子,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紧接着,又是若干个男女快步跟上,从装束看,有工人、农民、知识份子,一应俱全。
我不明白的是,明明去干活,这独轮车用来干啥?莫非想做点卖烟酒之类的小生意?
背景,右边是高压电线、拖拉机、麦田;左边是学校;
总之,他们都昂扬地,自信地右倾,怪不得当时要用背绿取代它了—背绿是往左走的,是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