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自1948年开始在我国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直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与其他一般等价物一样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这是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在流通中具有的职能。然而,当它成为收藏界的一员,作为一种艺术品和文物,退市后的人民币被赋予另一种特殊的职能——收藏价值。
别具一格的艺术品
执行货币职能而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的人民币,人们只关心其是否真钞和本币汇率的稳定,而不关注人民币本身的质地和货币文化的内涵,因为不管它的品相如何,是否经过磨损、设计是否精美,都会与同面额人民币的价值相等。而进入收藏行列的人民币就不一样了,收藏者更关心的是人民币的质地、品相以及作为艺术品和文物的文化内涵,因为对收藏者和学者来说,其收藏的人民币是别具一格的货币实物教材,可以用来学习、研究钱币学和货币史等方面的知识,从文化活动角度进行鉴赏,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操。
收藏价值的衡量标准
作为收藏的人民币是当做一种收藏商品,其收藏价值与其面值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其发行年代的久远、存世量的多寡以及本身质地品相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发行越早,存世量越少,品相又越好,其收藏价值就越大,相反,收藏价值自然没有那么大。而且,也与这个人民币品种经历过的流通历程长短、流通领域大小以及收回是否彻底有关。一般来说,流通历史越短,流通领域越狭,再加上其存世量越少,这样其收藏价值就会越大。一般的收回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银行实行“只收不兑”的政策,人民币换版一般均采用此种方法;另一种是特殊情况下的限期收兑,人民币历史中发生在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版“苏三币”身上,不用说,此种收回方式较为彻底,且有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它更大的收藏价值。
不受国界限制
还在流通领域中的人民币可以执行各种职能,但在其还没有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之前,一般只能在国内流通;而作为文化收藏品的人民币是没有国界限制的,可以在各国中自由流通,因为此时的人民币不再是国家货币,而是收藏商品罢了。
从人民币的收藏表现出的特点可以看出,它是流通领域之外的一种文化活动,是中华民族货币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