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电影很火,怀旧的青春剧,勾起我这个80后无限回忆。我上高中那会,班里也有同学搞收藏的。但不是球星卡什么的,而是古钱币、人民币、邮票。当时我的生活费仅够吃饱,自然没有什么散碎银子去集邮,更谈不上换一些新钱币夹在书里不花,但当时我经常去书店看收藏方面的书,对于收藏是相当有一套理论的。我班有一个家底殷实搞收藏的同学,自己订了两本杂志,一本叫<<收藏>>,另一本叫<<集邮>>,他常去邮局,看有没有新发的邮票,我记得他最引以为豪的是有一张牡丹小型张,放在邮册里,经常指给我看,告诉我这个是珍票,非常稀少,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家乡也是以此花而闻名国内外的。当时在我们俩前排,坐着一个女生,很漂亮的,喜欢收藏书签。现在我还记得她曾经送给我两个小书签,其中一个上面写着“知音”两个字,另一个写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一个刘姓收藏钱币的同学,经常拿一些铜钱给我看,最多的当然是清钱和宋钱,有一次拿来一个宽永通宝,问了许多人也不知道出处,逗得那个集邮的同学以为是稀罕钱币,愿以一百大元请回家去,一九九六年,一百元的购买力是相当大的,最后还是我一语道出天机,“日本钱,也就值一块。”
有一次一个周姓同学把我叫到一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本书,书里夹着一张一角钱,说这个一角钱和别的都不一样,别的背面是红的,这个背面是绿的,是不是错版,能不能值点钱。当时我一口断定这个钱是稀少,但不是错版,不过好好留着,将来能值点钱。几年前第三套人民币背绿水印暴涨,我想起这个同学,打电话回去问。同学告诉我早把那个钱币搞忘了,估计连同家里那几本教科书一起给卖废纸了。 另一个张姓同学,比这个周姓同学要幸运的多。他从家里拿了两张第二套人民币给我看,一张是绿三元,一张是棕五元。只是面相不太好。当时让集邮那个小子看的红了眼,硬是想拿那个牡丹小型张来换,但张姓同学就是不答应。张姓同学的三元币一直留到了现在,前几天还让我帮他卖,只可惜品相不好,问价的多,要的人少。 那个刘姓收藏钱币的同学是我们同学中就最给力,发达最早的人。他本来家底就厚,小时候低价淘来的东西,等到现在,都变的价值不菲。他考上大学时,他爷爷给了他一叠暂新的第三套人民币炼钢工人五元,他一直留到了现在。另有收藏小人书的,烟标的,糖纸的和人民币收藏关系不大,就不在这里讲了。当年十六七岁的我们,如今已为人父母,在平谈的生活之余,常常回忆起那段春葱岁月,"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那漫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她来过。" 没事收藏点当年花的那些人民币,回忆往昔岁月,也是一种人生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