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机器制造的国形无孔铜币,称之为铜元。由方孔圆钱变为无孔铜元,不但在铸造工艺上是一次重大的变革,而且在·铸币形制上也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清末民初,桐元进人流通领域后,逐渐取代制钱,而成为当时的主要货币。新式桐元铸造精良,花纹别致,在中国钱币史上别具一格,民间使用称便,政府获利甚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在铸造银元的基础上,仿香港“铜仙”,加铸了铜元。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廷谕沿江沿海各省仿铸。于是,全国各省一哄而起.纷纷效法仿铸铜元。《清史稿·食货志》:“初铸铜元,为补制钱之不足,旋艳其余利,新政晌濡,皆取给焉,竞铸争售。”光绪三十一年(1卯5年),铜元的铸造已达全盛时期,全国有十七个省、二十多厂局竞相铸造。致使各通商大埠,铜元充斥,钱价日贱,银元对铜元的比价上升,物价高涨,人民生活维艰。次年,户部奏请归并各省厂局,限制铸数,规定成色,以期划一。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通过这次调整,情况稍有缓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户部下令,全国各省铜元厂局暂行停铸。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都察院代表张毓英条陈钢元严重充斥,请度支部设法挽救。度支部又下令各省停铸。各省督抚奏请待余铜铸完,即行停铸。尽管各省铜元时铸时停,然惟“四川铜元自开铸起到宣统末年,从未停止铸造,始终存在着‘禁铸’与‘放铸’的矛盾”。清代铜元版式繁多,按其版面文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绪元宝;一类是大清铜币。若按其背面的龙纹,又可以整理出许多不同的种类。其中不乏珍贵的品种。
更多关于光绪元宝发行概况的文章请查看:http://www.airmb.com/html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