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币、布币突破各自原有的流通区峨.多国并行。且有一种更为先进的圆形金属货币—圈钱在周、魏、赵、秦、齐、燕等地出现了。这种国钱主要以秦国为中心,由圆孔圆形的形制发展成为方孔圆形的“半两”钱,在秦灭六国以后成为统一的法定铸币形式,影响中国古代货币两千年。
金属铸币的诞生和发展
春秋时期,私曹手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出现打破了“工商食官”的局面,商业和商人阶级逐步分化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了。金属铸币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逐步代替贝币及各种实物货币,在黄河中游关、洛、三晋农业区,原始布完全脱离了最初的实用形式,身厚不足一毫米,出现了平肩、斜肩、耸肩及平足、弧足、尖足等各种变异形态.且多铸有铭文.有数字、干支、城邑、天象、事物等等。在滨海的齐国,书仿生产工具铜刀(削),出现了“刀化(货)”,铸文多铸春秋齐国都城及重要城邑名,如“齐建邦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里之法化”等。刀币至战国时使用范围更加广大,种类更加繁杂。南方的楚国,在春秋中期前后也出现了仿贝的带有铭文的铜铸贝—蚁异钱,铭文有“共”及“童”等。
春秋末期及至战国时期,天然海贝的数量仍然很大,但其性质已逐渐变为装饰物,其他质地如骨贝、石贝、蚌贝、陶贝、角贝等,也逐渐向“冥币’意义上的东西转化了。 战国金属铸币的流通范围更加扩大,北及长城内外,东北到辽东,东抵海,西达陇西,南至长江流域的吴越、襄w、长沙等地。这一时期.各国都出现了着名的大城市,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
半两钱成为唯一的法定铸币形式
刀币、布币突破各自原有的流通区峨.多国并行。且有一种更为先进的圆形金属货币—圈钱在周、魏、赵、秦、齐、燕等地出现了。这种国钱主要以秦国为中心,由圆孔圆形的形制发展成为方孔圆形的“半两”钱,在秦灭六国以后成为统一的法定铸币形式,影响中国古代货币两千年。战国时,空首布已发展成为平首布,且向轻小型转化。有小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
还有一种三孔布,主要流通于三晋她区,燕秦也有,多铸地名和重童单位。刀币的演变由精到粗,由策到简.除齐刀外,又有明字刀、尖首刀、针首刀等,成为齐燕并行的主要货币,赵、中山国等地区也大量使用。贵金属黄金的流通从春秋末逐渐扩大起来,无论是史籍记载还是考古发掘都显示了这一现象。
统一后的半两钱铸币形式有效的约束了钱币杂乱,品种繁多的局面,使人们在日常的交易更加方便简单,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