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是一种不具备货币功能的非流通民俗钱币,雅称“花泉”,又称“厌胜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币面上铸有各种图案和文字,主要用于镇库、开炉、祝寿、赏赐、寄福、佩戴等。
近年来,花钱收藏的市场价格一路攀升,各种题材都不断创出新高。花钱年代越久远的价值越大,因它不是流通货币,发行量相对很小,年代越久远的存世量越少;铸造冶金工艺水平、书法篆刻越精湛的价值就越高;具有重大民俗、天文、宗教等科研价值的花钱,要比普通的略高一筹;宫钱类的比民间的普通花钱价值要高,从几百元到几万元、几十万元不等。
古代祝寿的老人佩戴一枚花钱,祈求“延年益寿”;进京赶考的人喜欢戴着“连中三元”、“官居一品”花钱。乾隆年间,人们不仅身上戴花钱,烟荷包坠上、拄的拐棍上、剃头匠的剃头刀把上也都挂着花钱。花钱跟中国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内容题材广泛,文化积淀深厚。
花钱按题材可分为以下几类:宗教驱邪类,如太上老君、张天师捉鬼图、四灵、八卦、本命星官等;祈福吉祥语类,包括莲生贵子、寿享千春、延年益寿、金玉满堂、一本万利、状元及第等;宫钱类,是由宫廷发行,如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民间故事类,如崔莺莺写书、鲤鱼跃龙门、柳毅传书、各种神话传说等;镂空类;游艺密戏类,等等。花钱蕴含了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民俗文化,正是它的收藏魅力所在。
状元及第花钱
八卦花钱
长命百岁花钱
笔者收藏的“长命富贵”花钱,钱背则见各种吉祥图像等,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表达寄托吉祥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许多题材源于古代典故、前贤语录、经史专着、民间俗语等。花钱常见的面文有:万寿无疆、皇帝万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龟鹤齐寿、龟龄鹤寿、福寿康宁、福禄寿喜、富贵寿考、以介眉寿、吉祥如意、永享百寿等。花钱上有些文字至今不能破译释读,花钱清代最多,早期一般背无纹饰,以后或两面着文,或背设图案。文字简练,喻意明确,流传广泛,反映了古人的美好愿望和思想寄托。
花钱价值的大小区别于其他收藏品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要在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之上再加美感。如辽代的花钱以古朴美着称,如“千秋万岁”光背或背月的品种,价格上万元一枚,品相好、形制大的可达十万元。民间流传的花钱大多是铜质的,金、银制成的花钱少见,常被收藏家们争先恐后集纳。
“雕母”宫钱类花钱普通的也都上万元了,如清代同治通宝背福寿宫钱雕母花钱现在价位4万元一枚,因大部分花钱是浇铸的,而雕母是手工雕刻而成,是铸钱前做出来给皇帝审看的钱样,意义自然非凡,留存量也极少。
在收藏过程中,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十分稀奇古怪或者图案文字根本无法辨识的花钱,往往是潜在的收藏佳品。由于分布广,花钱上会有少数民族的文字暂时无法辨识的,如满文、契丹文等币种将来极具升值空间;还有远古的花钱,上面刻有特殊图案或鱼鸟篆也无法释读的,也会被有慧眼的收藏者纳入珍品系列;还有古人在当时的普通流通货币上,用刀子改刻或磨出的花钱,如“日月食花钱”,就是在发生日食或月食的时候,古人把普通的流通币磨成锯齿状或六角形等,挂在小孩的摇篮上,以寄托美好祝愿,这样的花钱都可收藏。
异形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