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明
材料:铜
规格:长32厘米,宽20.8厘米,厚1厘米
明代纸钞的铜印版。明代纸钞铜版雕作精细,纹样流畅,字体劲健,体现出明代雕版印刷技术的精湛,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明代开国之前便已部分行用朱元璋创立的铜钱“大中通宝”。建元之后又有“洪武通宝”通行。然而由于铜源紧张,以至搜罗民间铜器仍不敷使用。鉴于此,朱元璋决定铜钱陋弊应用纸钞弥补。洪武八年(1375年)立钞法,发行“大明通行宝钞”。这种纸钞仿照元钞形制,分为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与一百文六种,与铜钱混用,后又造十文至五十文小钞,严禁金银、实物货币在民间流通。明钞还有一特点,即历代宝钞都沿用祖制洪武年号,并且最大面额始终为一贯。大明通行宝钞的稳定保持了大约二十年。其后宝钞逐渐贬值,民间开始抵制用钞。到弘治年间,钞法废弃。
图示为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的大明通行宝钞壹贯钞之铜版。《明史·食货志》记曰:“其制方,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版面上首横书钞名“大明通行宝钞”,钞名下为龙纹花栏,花栏内上部正中“壹贯”二字,面额下为十串贯钱图,仿金元钞面的实物示意。贯钱两旁有篆书,右“大明宝钞”,左“天下通行”;下部文字“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伯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等字,明确规定了宝钞的通行和禁止伪造。
大明通行宝钞铜铸版相当稀少,对于钱币收藏者而言,确为上佳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