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是我国古代货币中以重量单位为名称的铸钱。
五铢钱始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l19年),终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开元通宝之前,历经七百多年。这期间五铢钱以主要货币形式占了统治地位,这就是货币史所说的五铢钱时期。
封建王朝的兴衰往往在货币的质量上表现出来。同样是五铢钱,随着朝代的更换也多次出现了减重、质劣、滥铸、贬值的现象。其中较突出的该是董卓小五铢了。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大小军阀割据一方,进行频繁的军事混战。汉灵帝死后,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便以太师自命。山东诸州郡纷起讨伐,董卓不敌就带献帝去长安。由于洛阳的铸工及其铸钱设施在这场内乱中遭受损失,他在长安初造的铸钱虽已粗劣,但犹具五铢遗风。故其钱重尚不轻于汉初的所谓榆荚钱,正背无一文字,当时民间称为“恶钱”,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无文钱”。这种钱孔大,肉狭。董卓为了应付连年战乱所出现的财政困难,攫取了长安、洛阳两地的铜马、铜人等宗庙黍被器皿在190年浇铸了董卓小五铢。结果造成每解米价高至数百无钱的严重现象,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堆。董卓为了应付通货膨胀,越发粗制滥造,越造越小。直至董卓死后,在其部下一场自相残杀中,破烂不堪的造钱设备也彻底破毁无遗了。这才使害人不浅的董卓小五铢不得不停铸了下来。
董卓小五铢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下恶性通货膨胀的产物,是帮助我们了解东汉末年政治经济的一个重要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