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五铢钱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流通货币,前后通行长达730多年,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一直到唐初,五铢钱还首次设计了防伪功能,同时也奠定了中国钱币外圆内方的基本形式。
汉代五铢钱币的铸造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共铸造过三种五铢钱。西汉成立初始,使用的钱币是秦始皇时期“半两钱”作为国家货币。秦代的半两钱,重12铢,当时24铢为一两,因此称为“半两钱”。但西汉时国家经济发达,通货却是萎缩的,“半两”很显然是不实用了。
公元前118年即元狩五年,汉武帝下令废除“半两钱”,开始铸造酝酿已久的“五铢钱”。开始时是允许各郡国自行铸钱的,称为“郡国五铢”或“元狩五铢”。公元前114年即元鼎三年,由于各郡国自行铸钱,导致钱币的重量多达不到,因此下令由京师铸官统一铸造,称为“赤仄五铢”。到了元鼎四年,汉武帝又下令专门由上林三官铸造,这时的货币达到了统一。
汉代五铢钱币的断代
郡国五铢的五字写法不一致,有的交股是直的,有的交股弯曲程度很大。这是因为当时的铸造技术还不够成熟。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五字较瘦,交股呈略弯曲形。
汉代五铢钱币的收藏
汉代五铢钱币的出土量很大,存世的五铢钱基本为真品,导致收藏价值不高。但其中的五铢合背、传行五铢这样的稀少版别,仍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汉代五铢钱币的展出
昨日,在沈阳金融博物馆展出了多枚汉代五铢钱币。汉代五铢钱币形圆,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郭,既可以防止钱币在使用的过程中上面的文字受到磨损,也可以防止有人盗磨铜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