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我国及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国家领导层此次出访备受全球关注。
9月22日,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中国面临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平稳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提振外需。“当下的政治氛围有利于中美双方的合作,同时,"习奥会"也是铺路人民币国际化,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徐高博士预计,料习近平主席在美访问期间,就人民币纳入SDR一事,美国方面或将传递出善意的声音。
“鉴于美国在IMF拥有一票否决的主导权,美国政府释放的善意信号将至关重要。但美国政府也应该看到,中国政府主导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并不会与之形成直接竞争,同时,也有利于带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徐高博士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IMF将对人民币纳入SDR进行五年一次的技术评估。届时,IMF执行董事会将决定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
对此,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称,在中美两国经济都面临一定问题的情况下,双方合作明显有利于彼此的发展。在美国经济复苏不够强劲的情况下,美国需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其实,强势美元并不利于其经济复苏。
而且,为了能让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央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意志非常坚决,表示将抓住这个时间窗口积极推动。
回到A股市场,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果则认为,当前,A股市场迫切需要一些新的主题方向。该方向一定要有足够的政策高度与确定性,才能引起足够的投资者聚焦。“我们认为,市场面临的选择不多,可以重点关注习近平主席访美带来的主题机会。”陈果如是说。“如网络安全、环境问题与核能核电将成为此次两国首脑会谈中的重要议题,市场应重点关注。”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衔枚疾进
当天,李迅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民币能否纳入SDR货币篮子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人民币自由浮动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力度。此前,央行已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了汇率机制改革,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们希望,此次习近平主席访美后能够有所突破。”李迅雷称。
资料表明,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的价值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种货币所构成的一篮子货币的当期汇率确定,所占权重分别为48.2%、32.7%、11.8%和7.3%。中国希望人民币第五个加入这一篮子货币。
李迅雷认为,在人民币自由浮动方面,央行前段时间已经启动了新汇改。比如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外资准入、债券市场引入海外央行等海外投资者、提高跨国企业人民币回流额度等。
李迅雷表示,在资本账户开放力度上,中国最近也向外界释放了放松资本管制的信号。9月21日,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双方就资本市场发展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支持各类发行主体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欢迎在伦敦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ETF产品等,其中包括支持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
不过,李迅雷也坦言,目前,人民币纳入SDR的最大阻力或来自于国内。“目前,国内反对的声音是,加入SDR的代价是否值得。此前,为了阻止外汇外流,央行已经花费代价进行了对冲。”
李迅雷认为,尽管人民币贬值趋势不可持续,但相比成熟市场,中国的“羊群效应”比较明显。因此,中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个预期。
“习奥会”受益板块投资机会
李迅雷表示,“习奥会”将给网络安全、高铁、新能源等板块带来催化剂,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如在高铁技术输出上,据此前中央财办相关人士透露,中美将合作建设并经营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项目将于明年9月底开工,工期约为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杨忠民表示,该项目是中国在美国首个系统性合作的高铁项目,是中美经贸合作的重大基建项目之一,对中国铁路“走出去”具有特殊意义。
事实上,高铁板块早已闻风而动。9月21日,绵世股份、特锐德(实现涨停,晋亿实业、回天新材、中国中铁)、双环传动、利源精制、新筑股份)、康拓红外(等概念股表现强势,涨幅均超过5%。
陈果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5年是网络安全产业的一个关键拐点,近期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不断被确认,接下来在立法的推动下,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有望步入快车道,而通过自主研发或者收购实现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国产化则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条投资主线。”
李迅雷还称,汽车的新能源革命也有望成为焦点,若能与汽车工业发达的美国企业加深合作,无疑将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提升。
而在国信证券研究所所长姜必新看来,“习奥会”对A股市场无疑是利好。但是,在当前市场相对较弱的情况下,短期内影响相对有限,更多的体现在长期影响上。“对于A股市场,我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具体看好业务转型能够切实落地和业绩增长确定的优质个股,而部分高估值且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个股未来走势仍难言乐观。”姜必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是说。(2015-09-23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