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货币体系中出现了石贝、贝币、铁贝、铜币、银币、金币、纸币等。中外近现代的银币、纸币上边往往铸印元首的造像,而我国古钱上多铸有甲骨文、大篆、中篆、小篆、金文、真书、行书、楷书等各种书法。钱币上书法文字的作用,主要是记地、记重、记年、记干支、记年号,同时也集我国历代书法之大观。历代的不少帝王,对钱币上的书法都十分重视,许多钱币上的文字,往往由皇帝御笔亲书,或由着名的书法家撰写。由此可见,我国的钱币史,也是研究书法的最好依据。收藏和鉴赏钱币,不仅会使人惊叹于中国的历史悠久,更会被钱币上多姿多彩的书法所折服。而通过品析古钱上的书法,既可加深对中国货币文化的了解,又有益于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钱币的特征,从而提高对钱币的鉴赏水平和识别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刀布圜钱文字,皆属大篆,多出于铸钱工人之手,随范刻就,不刻意追求艺术效果,显得明快质朴。
秦并六国后,实施“书同文”,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半两”钱,一律使用小篆,一扫书法上的繁复冗赘之气,结体凝重,端庄飘逸,骨气风匀,方圆绝妙。那种体势修长、柔圆匀称的“半两”、“两锱”钱,由丞相兼书法家的李斯用小篆文书写,开名人书写钱文的先例。
西汉末年(公元7年)新朝王葬时期铸造的钱币,其篆体文字末尾尖如悬针,后人称这种字体为悬针篆。悬针篆书体精美异常,堪称古钱“三绝”之一。书写特征是结体舒展雅致,上密下疏,字型狭长,住笔尖锐,有如钢针倒悬,是古代钱文书法中的一绝。王莽时期铸造的金错刀——“一刀平五千”大钱(上圈)不仅钱文美,而且工艺高超,形状奇特,为历代钱币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宝,不少文人雅士也为金错刀大钱留下过许多赞美之词。孟浩然诗曰:“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张平子吟道:“美人赐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钱昭度咏叹:“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