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收藏钱币时,首先要了解钱币的三大类别,分别包括历代古钱币、民国时期的机制钱币和纸币,他们形色各异,品种繁多,其中有些钱币看似普通,但其非常珍贵,在我们不经意间就会溜走,不留一丝痕迹。
历代古钱币简称为“古钱币”,在收藏古钱币时主要留意版别,古钱币的制造与机制币大不相同,古钱币的模具主要由手工雕刻而成,虽然有专门验收模具的监督审查机构,但难免会有失误,一旦出现有明显版别差异错误,就会使这些部分版别钱币流入市场,然而该钱币的收藏价值极高。所以收藏者在收藏时必须认真观察这些特殊版别的存在。
民国时期机制钱币的同一品种陆陆续续发行了好几年,其形状图案类似,只有各年份发行量不同。如需收藏这类钱币必须着重注意发行的年份。如:1935年发行的镍币,至1943年才停止发行,间隔九年时间,其中1935年和1937年的发行量居多,所以,收藏这类钱币主要注意1935年和1937年发行的镍币。
纸币对于我们而言,较为熟悉,其规则与以上两种各有不同,主要从纸币字冠、纸币文字印戳和纸币签名三大方面来注意。纸币字冠是号前和号后的外文字母,若是同一种纸币出现不同字冠(两字冠、单字冠和无字冠),往往字冠越多,纸币发行量就越多。纸币加盖文字印戳是为了区分发行区域,纸币上都有文字印戳,但纸币上不同的印戳包含不同的发行量。若能将所有文字印戳收集齐全,其价值不容小视。纸币上有签名,是民国时期时签有的,是当时银行行长的签名,因为当时行长更换频繁,签名也时常变化,如若在任时间长的行长所签名的纸币数量较多,短的则少。因此,同一品种的纸币有不同签名的变化,其收藏价值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