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70周年,一位八旬老人在家中客厅办起了私家展览,所展出的是他数十年来费力寻找、精心收藏的敌后抗日游击队用过的粮票、饭票。
这位老人名叫蒋怀赋,住在朝晖塘南社区的省粮食局宿舍。老人珍藏的是数十年前我省浙东、浙中(金义浦)抗日根据地印发的粮票、饭票。
每张粮票、饭票,都被小心地保存在专用的收藏夹子里,泛黄的粮票上印有面额“米食伍拾市斤”、“米食壹佰斤”等,顶端印有“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下端印有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这些票面背后除盖有印制部门的印章外,还对粮票的使用方法、范围及预防冒印等作出严密的解释。
蒋老收藏的这些粮票、饭票,均出自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和浙中(金义浦)抗日根据地。据悉,浙东四明山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1941年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浙东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浙江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印发的粮票,是供敌后新四军向群众借粮的凭证。据考证,当时,部队和党政机关凭粮票即可向粮站或砻场提取大米,或向就近村交换粮食。村干部和群众凭换进的粮票和饭票,可以向当地粮站结算领取粮食和现金。这些小小的“粮票”、“饭票”是我省抗日游击战争留下的珍贵历史见证。
为了找到这些抗战期间的粮票、饭票,蒋怀赋老人多年来煞费苦心。不仅自己寻找,还动员了儿女、老伴来帮忙,甚至有的还花了不菲的大价钱从收藏界朋友中购得。蒋老告诉记者,他幼年时期就经历了抗战烽火,那段岁月也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老家义乌的他,不仅一家人蜗居的小平房被日寇焚毁,不到3岁的妹妹还被迫送了人。全国解放后,蒋老的生活终于苦尽甘来。
凡是来看过蒋老私家“展览”的,都被他要求在一个小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单位、参观时间等。展览虽小,但他很认真,专门为展览写了前言、说明,还有邀请函也打印了出来。据悉,下个月朝晖街道将邀请蒋老参加街道组织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广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