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何成为产业
说起文化产业,你可能并不会一下想到它的真正含义,而是冒出“建设文化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用文化创意拉动经济”,这些个新闻碎片,让许多人都觉得“文化”这个词变了味道。
在中国文化里,有君子固穷的信仰,安贫乐道,不失节操。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形象就是一个贫病交加的艺术家在幻想中眺望着大海。正是这种信仰,让很多人对文化的产业化、商业化嗤之以鼻。
但在现实生活中,文化却从不曾真正与产业资本走得太远。文化是一种价值认同,属于精神的、宏观的、长远的和内涵的层面;资本当然也是一种价值的认同,但是属于物质的、微观的、现实的和技术的层面。但是,一切精神反映到物质上都不可避免地变为了消费品。
文化产业化是艺术与商业、技术的结合,社会是要发展的、艺术是要进步的、创造力是要被解放的,文化产业化并没有失了君子的节操。而我们也看到,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正式列入十八大报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项。
互联网+文化产业五大潮流
好内容的涌现需要足够的激励和开放的环境,激励来源于高利益产出,这正是产业化的结果。而互联网则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可能:互联网的大连接为整个文化产业链输入了新的动力,带来了更多前期资金、创新内容,做到了成本的控制、好内容的可复制以及更广的传播力,给文化产业的发扬传播以及“无形”到“有形”的转化都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互联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互联网不断地渗透文化产业链的每一环,在经过这些年来互联网界和文化界的不断实践,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模式也逐渐清晰。
1、合作、融合
中国文化五千年底蕴,文化早已经根植于各行各业之中。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各个行业都在向大平台、大融合、大联盟、大整合的方向发展。对于文化产业来说,要完成这样的大互联网化,则要从自身与互联网融合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两方面出发。
今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的新要求。原本就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内涵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2、创新
说到互联网就不能不提创业。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经营模式也给了文化产业很多启发。很多创新是建立在创业的基础之上,文化产业也在围绕着互联网做创业,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创业模式,构建更加完善合理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3、大数据、大连接
文化艺术、创意设计,这些东西归根结底都是“内容”,因此受欢迎、可获取高额回报的好内容对于文化产业至关重要。大数据的出现让这个问题变得更简单、更准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而准确地得到当下人们偏好,结合这些流行、偏好元素对内容进行创作和筛选,最后出来的内容总是不会错的。
4、数字营销
通过大数据和程序化平台将富有新意、视觉效果炫酷的东西准确地传达给大众,还有现在的“粉丝经济”、“粉红经济”等,通过口碑营销实现更广泛、更主动、更走心的营销。譬如《大圣归来》的口碑营销效果大家有目共睹,“粉丝经济”已是文化产业必须重视的焦点。
5、互联网金融+文化产业
文化从不曾真正脱离金钱,若是从资本角度、金融角度去看文化产业,就要有产品化思维,把手里文化产业的项目、资源、资产设计成金融产品,有价值的金融产品才能够获得资本。